...
#

为有源头活水来:如何构思与撰写论文

作者:

价格: ¥ ¥





 

 

文 | Leo

编辑 | 月如洗

 

 

 

PS:本文由私训学员从Leo老师的直播讲座大课中整理而来,感谢私训学员的辛苦工作,也感谢Leo老师的授权发布。

 

 

 

前面的话:

 

纵然虐你千百遍,我仍待你如初恋

论文的魅力(要从境界上去理解):研究问题明确集中;研究过程逻辑严谨;研究方法科学合理;论述语言简明扼要;研究结论铿锵有力;熟悉的陌生感:虽对研究问题熟悉,但从新的视角进行研究

 

一、好的论文具备的要素?

 

新问题新方法——顶级期刊

新问题老方法——C核心期刊

老问题新方法——北大核心刊物

老问题老方法——一般刊物

问题为王!方法很重要!

 

二、如何选一个好的论文选题?

 

 

☆研究本领域的顶级期刊(中文)

如:《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政治学研究》《社会学研究》《管理世界》《公共管理学报》中每一期的论文都要精读,至少标题、摘要要了如指掌——了解本领域的前沿问题、学者最聚焦的问题、通过杂志的反馈将方法与自己的研究结合;

 

☆人大复印资料中近3年的论文:了解发表趋势、研究重点聚焦的问题;

 

☆按照高引用率和高下载率进行检索:知道该领域的哪些学者在研究哪些问题;反应的是学者在国内研究的重要程度;也可以反观自己的研究是否有价值;

 

☆看最新的国外期刊论文:中国的学术研究往往滞后于现实实践;而国外期刊论文在研究范式、研究方法的选择上更为新颖,对拟定选题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开顶尖的会,硬会而非水会:围绕几篇论文进行聚焦的会议;工作坊等;可以发现自己的选题有没有人在研究;研究趋势有哪些;

 

☆找导师聊,找咖聊:由于自身原因可能忽略很多问题,通过与他人交流,可能会发现新的议题;

 

好的问题:学界已经有人研究,但是尚未进行深入分析,或者从另外一个视角去

 

讨论:

 

《中国社会科学》

中国公共政策执行中的政治势能——基于20年农村林改政策的分析

智慧社会建设中的“众创”式制度变革——基于“网约车”合法化进程的法理学分析

基于小农户生产扶贫实践与理论探索——以“巢状市场小农扶贫试验”为例

总结:前面往往是一个问题,后面往往是一个案例或者是分析的视角

 

《公共管理学报》

双重政府权力运作:农村脱贫场景的治理逻辑——基于国家级贫困县M村的案例研究

我国地方政策转移中的政策“再建构”研究——基于江苏省Y市河长制转移的扎根理论分析

政策执行中的刻板印象:一个“激活-应用”的分析框架——以一个街道社卫中心的家庭医生政策执行为例

精准扶贫何以深陷“表海”——组织分析视角下基层政策执行多重逻辑探析

 

《社会学研究》

政策转移研究的流动性转向——从国家中心到比较城市

社会治安的政治定位与调控中的社会秩序——当代中国警务运行机理的解释框架

个体慈善捐赠行为的代际效应——中国慈善捐赠本土研究的新探索

 

什么是差的题目

提升国家软实力的路径探析

新时代科技伦理问题与价值

残疾人教育的现实境遇及对策研究

中国公益性组织发展研究

总结:题目宏大,不聚焦

 

好的问题:呈现好的研究问题

 

三、如何构思论文的写作框架?

 

 

总是被模范,从未被超越:构思论文写作的过程就是模仿的过程,模仿顶级期刊论文的过程,先模仿,像庖丁一样一点点解剖、分析、借鉴;

 

法乎其上,必得其中,法乎其中,必得其下:对标不能是C刊或者北大刊物,如果是这样,只能发表到一般刊物;

 

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论文构思,不同的刊物也有不同的写作套路:在选择构思论文的时候一定要找到目标期刊喜欢的研究套路;

 

既然学科不同,好论文的标题总是惊人的一致!有好的问题意识,论文写作框架是围绕着问题意识展开的;

 

摘要的写法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食品安全管理体制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历史变化过程?从历史制度分析的方法论出发,如何从监管者、监管对象以及监管过程三个角度来界定这样的历史变化过程?现行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绩效如何?根据不同时期食品安全管理主体、对象以及政策工具的差异,将建国以来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体制区分为指令型体制、混合型体制与监管型体制三个阶段,同时对不同阶段的发展脉络、具体特征以及体制利弊进行了归纳总结。此外,选择了四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对1990年至今的中国食品安全变化态势进行了测量,发现我国食品安全的形势经历了一个明显的V型曲线发展过程,并据此对这一过程提出自己的解释假设,以此为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历史和现状提供一个白描式的描述图景。结合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从四个方面综合分析出制约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绩效优化的四大结构性因素,从而将其监管绩效的现状与历史制度根源联系起来,提出未来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改革方向。(《公共管理学报》2010,被引率257

 

总结:通过摘要了解论文的框架,摘要是构思论文最集中的反应。

 

文献综述的写法

 

 

问题的提出和文献综述的写作至关重要;文献综述反映出你对此领域的了解程度,还有现有问题的把握程度,以及现有问题存在哪些不足,你要如何破如何立,从而构建出自己的研究问题。

 

几种套路:围绕着XXX,形成了以下几种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研究范式,如社会学、教育学、政治学等等;经历了以下几个研究阶段;主要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展开;

 

列出1、2、3,然后(1)、(2)、(3),对于问题的剖析,自己想清楚了才能写明白。

 

总结:文献综述能够反应领域的研究程度,知道哪些人在研究哪些东西,还有哪些是可以继续研究的;把文献进行梳理,列出来1.2.3.以及①②③等,对问题层层剖析,想清楚再写,这样就知道到底研究的是什么问题,批判的观点有哪些,建立的观点是什么,这样才能使构建的研究问题站得住脚。

 

论文框架的设计

 

先有框架,然后再进行写作,写作的过程是研究问题逐渐聚焦,研究层次不断优化,研究方法不断调试的过程。用3-5天的时间一气呵成,然后修改,修改,在修改。

 

(指导语录)我觉得现在的培养方式有问题,流水线的作业就造成了一部分博士写文献综述在行,一部分做定量分析和挖掘数据在行,一部分写决策咨询报告在行。你目前需要样样在行,不是做学生学术,而是要做学者学术。写论文就是把分散的部分融为一体的过程。

 

论文框架的几种套路

 

☆对于管理学、社会学的实证论文——问题的提出;文献回顾与分析框架;研究假设;实证研究;结论与建议;

 

☆对于政治学理论的论文——从几个层面展开(如理论逻辑、制度逻辑、实践逻辑);总-分-总的结构;历史制度主义(分为几个阶段,然后再进行反思与总结)

 

四、如何撰写论文?

 

 

集中诊断——哥是老中医,专治吹牛X

 

拖延症:设定 DEADLINE,强迫自己写作

 

写不出来:看顶级论文和英文论文,寻找灵感;社会科学的想象力尤为重要:看小说、杂书对想象力很重要

 

虎头蛇尾:模仿,模仿再模仿

 

没素材:需要走出田野,走出舒适区,另外二手文献,如中国裁判文书网、各种访谈材料

 

没方法:你问我我问谁去;培训班:如果用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语言丑: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你要积累梳妆技巧甚至是语言;积累的多就会知道学术语言与一般语言的区别

 

【分析-剖析,辨析,破析;掩盖一遮蔽;障碍-掣肘;总结-梳理,爬梳

 

社会科学的想象力

 

导师语录:

你去趟邮局,有几条路,你能联想到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不是自己测量出来;

你去看变形金刚,能够想到民主和自由的内涵是什么,为何擎天柱消灭异端,说的是以自由的名义;

你去看到小区门口跳舞的老漂,想到的是代际剥削和老年人口流动的问题,这些都需要长期的观察与理论的学习。

 

我的经验:

1)只有儒家不太紧张,又不太闲散之中道上,这是中国思想之正脉。由脉观之,中国的学问在过分匆忙和过分闲暇时皆不易得;

2)有聊才读书,读好书和好文章,也是一种好的休息

3)社会科学的想象力,需要对实践的深刻体悟,前提是对经典理论和著名观点的深入理解;如果两者合二为一,好的题目和好的逻辑水到渠成。

4)推荐书目:王沪宁日记《政治的人生》PDF,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等

 

最后的话: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多看好的论文

(请多看剑谱,多看好的剑谱和曲谱)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不要以战术的勤奋来掩饰战略的懒惰:可能每天感觉写论文的时间很多,这其实缺乏对于一个研究问题的深入的分析,或者缺乏论文的构思,比如每天500字时间上是战术的勤奋,作无效率的工作,有效率的工作是战略的勤奋,战略的勤奋体现在对问题有深入的研究,知道有谁在研究,研究程度,聚焦问题,背后用什么理论进行分析,自己的着力点,研究的空白,研究的盲区或空白点,再次基础上再去看好的论文,再去做构思。)

 

好了,这篇文章的主体部分就是这样一些内容了,如果这篇文章让你有所收获,请长按文末二维码关注本公号,我们会持续输出高质量的科研成长型干货推文的。如果你愿意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你的那些在学术成长领域孜孜以求的朋友,他们会非常感谢你。

 

还是那句话:学术成长之路,你不是一个人在奋战!

 

 

作者简介

 

 

 

Leo,主要从事公共管理、公共服务、政治学领域研究,擅长定性研究方法。华东地区某高校副教授,主持承担课题10余项,其中国家级课题1项,博士后面上基金1项,省部级课题8项,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国家重大课题和重点课题3项。出版著作3部,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CSSCI期刊10篇。在政治学与公共管理的研究方面颇有心得,选题能够结合学科前沿,投稿命中率较高。

 

 

 

 

——END——

 

 

 

 

号主老踏:教授,博士后,社科科研工作达人,文艺老炮。知乎、简书「社科·学术成长」专栏作者,在行认证行家+答主,【学术链@老踏】荔枝微课直播间主理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