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学术史梳理和研究动态评述?”“对,看看这个。”

作者:老踏

图文编辑:西十二

不想再去苦口婆心说明这项工作有多重要了,如果你已经进来了,看到了这句话,就证明你对这篇文章的标题够敏感,并且显然知道学术史梳理和研究动态评述对于我们的科研工作有多重要。所以,这次我们简单粗暴点,直接进入正题。

 

 

让我们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书中的“学术史梳理和研究动态评述”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而且我确信,这篇文章对于期刊论文/学位论文和其他科研项目申报书中相应内容的写作而言,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因为道理都是通的。我打算从三个方面来说明这个问题:

1.检索学术文献,了解拟定选题的研究现状

2.学术史梳理和研究动态评述的写作要点

3.学术史梳理和研究动态评述的写作技巧

 

第一个问题:检索学术文献,了解拟定选题的研究现状。

 

要想做好这个工作,文献数据库检索是不可或缺的环节。这里给出几个常用的。

 

国家数字图书馆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

 

这是国家数字图书馆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的检索页面。这个数据库其实挺好的,虽然无法提供下载,但了解研究现状是很好的参照。它有中文文献、外文文献这么两个类别。我们可以直接进行关键词检索,比如说我们还是把想要申报的选题假定为是法治精神,那么好,直接检索一下,出版了哪些专著、发表了多少论文,包括学位论文,都是能查得到的。

 

中国知网

 

 

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中国知网。中国知网在国内科研界已经到了这么个地步:你可以爱他,更应该恨他,但是你绕不过它。了解研究现状,中国知网是最不坏的一个选择了。这里对于中外文检索也都是支持的。

 

 

我们可以看一下这张截图,这是中国知网的期刊高级检索页面。在这里能够了解在我们的选题关键词领域都发表了哪些中文论文。尤其注意这里,叫“支持基金”,可以检索一下你想要申报那个选题关键词,看看这个领域发表的论文是否有相关的基金的支持?

 

这个“支持基金”的作用在于,它能帮助我们了解自己选题关键词研究领域已经发表的成果都得到了什么级别的基金支持(也就是获得了哪些科研项目立项,是教育部的还是国家社科,等等)?其实这种检索既是帮我们了解学界研究现状,也让我们了解了这个研究领域获批科研立项的情况,为我们是否跟进提供一个参照。

 

当然这里还有其他很多数据库,像什么万方数据库、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数据库……等等。这些文献数据库各有利弊,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检索习惯来进行选取和运用。

 

 

 

 

 

 

关于外文文献的数据库和检索这方面呢,【社科学术圈】公众号那边曾经发过一篇介绍性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点击下面的文章链接阅读原文

 

41个中英学术文献免费下载网站,不想要的千万别进来。

 

关于文献数据库检索这方面的内容呢,我们就不做更多介绍了。总之,大家在做学术史梳理和研究动态评述之前,一定要先把文献检索的工作做在前面。文献检索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学术史梳理和研究动态评述的写作质量。

 

第二个问题:学术史梳理和研究动态评述的写作要点

 

学术史的梳理和研究动态的评述,它所考察的其实是你对自己申报/写作选题的研究现状是否熟悉和真切懂得。在做完上面的检索工作之后就要开始具体写作了,我们先来说一下写作的要点。

 

001 国外:研究缘起、阶段划分以及每一阶段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某一阶段的不同流派及其观点主张……

 

这部分可以按照这样一个思路来进行:这个选题中的关键词,国外这一块是谁最早提出的?它是基于一个怎样的社会现实和历史背景提出这个问题的?其实这就是研究的缘起问题,因何而起?为什么会提出这个问题?

 

然后这个领域的研究就开始了。开始之后,大致经历了哪些阶段?每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都是怎样一种情况?他的核心观点是什么?产生了那些不同的研究流派,不同流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和主要观点是什么?发生过哪些学术争论?对于当时的社会现实产生了多大的影响?……这些内容都可以进行一个展示。之后别忘记做出你的评价。

 

002 国内:把代表人物及其贡献分门别类歌颂一下,然后批评观点、指出不足。

 

国内学术一般也会有所跟进,对吧?在我的研究领域,西方做得比较早,然后国内学界开始跟进。当然这个情况不同学科不同研究领域肯定是不一样的,大家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梳理和权衡就好。

 

然后,记得要把这个研究领域涌现出来的代表人物以及他的贡献分门别类地歌颂一下,再批评观点、指出不足。这里给大家提示的是我们要歌颂人,然后不得已的情况下,再批评观点。而不能直接批评人,那就坏了,尽可能不批评人。因为你批评那个人,如果正好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通讯评审专家(或者你投往学术期刊论文的外审专家、你学位论文的盲评专家……)呢?就算你写得再好,他会说你这小子居然敢批评我,对吧?然后那个后果就会比较严重。注意,这种策略是尊重人性,而尊重人性是我们学术成长的心理基础。

 

尤其是在你选题研究领域内的那些代表人物,那些很有影响力的人物,他们往往真的就会是通讯评审,甚至是会评专家。说来说去也就是那么一些人。所以我们要注意一定要歌颂,他的贡献你肯定会找得到。然后你可以去商榷某个观点,指出某个观点或者研究方法的不足。商榷甚至批评观点都是没问题的。但最好不要直接批评人。

 

这里要和大家说明的是,并不一定所有的学术史梳理都要区分国内外,我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来进行说明的原因只是因为在我的选题和研究领域之内,这样划分比较清晰,大家完全可以也十分必要根据自己的选题来具体分析,没必要非得追求国内国外这样的区分方式。

 

003 一定要带着观点和立场来写,最忌讳的就是简单罗列人名、文献和观点,而没有自己的评价。

 

再一个写作的要点在于,无论是学术史的梳理,还是研究动态的把握,在具体写作的时候,一定要带着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去做。最差的那种,就只是简单地开列人名还有他的代表作以及他的观点,然后就不断地堆堆堆堆,看不到任何梳理的痕迹,也没有阶段划分、流派划分,也没有研究几个不同领域、不同研究方法和取向的区分。堆的程度越高,就越证明我们是个科研小白。

 

我们要对那些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然后要形成一个脉络才好,无论是时间的线索,研究逻辑的演进线索,还是学界争论的线索,总之要有一个线索,要给人一种精心设计的痕迹。之后别忘记做出自己的评判。

 

第三个问题:学术史梳理和研究动态评述的写作技巧。

 

在了解写作要点之后,让我们再看一下学术史梳理和研究动态评述的写作技巧。

 

001 形式:文字型、图表型、综合型。

 

首先,在写作的形式上,当然要有文字陈述,而且一般都是用文字去陈述的。但是大家如果能在自己的文字陈述中间加上点图表,也不见得是坏事。我当年在申报国社的时候,开始时采取的也都是文字陈述。然后尽量把文字陈述的内容尽量弄得条分缕析一点,重点地方可以突出一下,加粗或者用黑体字标出等等。可以给大家展示一下。

 

 

但是你也会发现,如果整个的学术史梳理和研究动态评述部分从头到尾就是文字陈述的话,可能读读就读不下去了是吧?我们知道,这部分的信息量是非常大的,那么多的人名、文献名、时间,这部分会变得很枯燥而且很乱,所以我们可以考虑再给它加点别的东西。

 

比如说我是这么弄的:在国内研究动态评述部分,进入21世纪以来的时候,我给出了一个完全外部描述性的趋势图。然后当我把话题转向国内的时候,我对国内相关问题的研究,我是把它做成了一个表格。给大家看一下截图——

 

 

 

这样的一个形式呢,就打破了完全用文字陈述而带来的那种枯燥和杂乱,把相关内容呈现得更为直观一些。就是说我们在展示内容的时候,不要忘记在形式上也进行适当的设计,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我们的内容。

 

大家可以想一想,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手里有20份左右的《课题论证》活页,如果其他人都是文字陈述,那么,翻开你的论证活页,会不会眼前一亮?当然这种形式设计的事情也要注意一个限度,我当年那个论证活页就被一些同行认为比较冒险,因为他们觉得我们这个学科的很多专家都比较保守,我这个有点过了。

 

我当时的想法是:反正申报项目(投稿论文)本身就是一次冒险,成功永远都是小概率事件,因此我更愿意选择让自己比较爽的方式,至少得先让自己满意。

 

002 内容:全面准确,评价中肯。

 

在进行内容写作的时候要注意要尽量做到全面准确,然后要进行中肯的评价。评价不要太极端、太尖锐,要商榷的去评价,讨论式的评价。而这里所说的全面,主要是不要遗漏这个研究领域的那些代表性人物,不要遗漏。

 

大家想过吗?如果你在做国内文献综述的时候,你恰恰遗漏了在这个领域内很有名气的那个人,而他就是你项目的通讯评审专家、就是你的会评专家(或者是你投稿学术期刊论文的外审专家,你学位论文的盲评专家)的时候,你倒是没批评他,但他也没有从你这里刷到存在感啊,当然也会很恼火,对吧?

 

他会想,我的那篇文章那么有价值,引用率那么高,你这里居然没提,那你对这个领域的研究现状还是不了解啊。所以说,我们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不要遗漏重要人物。

 

003 目的:划清我们申报的研究选题既有研究之间的界限,并且能够顺理成章推导出我们的选题。 

 

相信很多人也经历过学位论文的开题,其实论文开题和项目申报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开题报告的选题也是要进行这个工作的。说到底,学术史梳理和研究动态评述的目的,就是要划清我们的研究选题和既有研究成果之间的界限,然后顺理成章推导出我们的选题。

 

我们可以说国内国外的研究现状是这样的,但是现在的这些研究呢恰恰缺少了这么一个视角或一种分析,或者说大家可能更多的是在宏观和微观领域中投放了研究精力,恰恰对于中观层面的研究很少有人涉及。而我的这个选题恰好就希望在这个视角之下进行一个中观研究。

 

你瞧,这样一来,我们就划出了我们的研究和前人研究之间的界限,也让自己的选题顺理成章地就推导出来。大家也会感觉到哇噢,你的这个选题看来确实是那么回事儿,很有价值。

 

最忌讳的就是:你把前人的研究分析了一大堆,最后你的那个选题还是做重复性的工作。你指出了既有研究的不足,但是这些不足之处你并没在自己的研究论证中加以回应,而它做得好的地方呢,你又偏偏跟进了。这样别人就看不到你的研究和既有研究之间的区别了。

如果你愿意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你的那些在学术成长领域孜孜以求的朋友,他们会非常感谢你。

 

 

还是那句话:学术成长之路,你不是一个人在奋战!

 

 

 

 

——END——

 

 

 

老踏:教授,博士后,社科科研工作达人,文艺老炮。知乎、简书「社科·学术成长」专栏作者,在行认证行家,分答认证答主。

加入联合创始人


如果你想成为学术链科研联盟的一员,获得自身的提高;或者,你也想和我们一起帮助更多科研新手快速成长,加入学术链科研联盟联合创始人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立马 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