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分总”结构学术论文的写作要点,附分析样本

作者:老踏

图文编辑:月如洗

 

 

 

 

 

 

“学术论文有三种最基本的组织结构,你都知道吗?”

 

正如前文所言,从最大公约数的角度入手,我们可以把学术论文正文的组织结构分为三种,分别是总——分——总结构、三段论结构和并列式结构。这篇文章,我们一起聊一下总——分——总结构的要点及其写作技巧。

 

所谓总——分——总结构,顾名思义,就是这篇论文大致由总起、分论和总结这样三个的部分来构成,来谋篇布局的。

 

拥有这类组织结构的论文,一般是在开篇时做一个总起,一个总括性的说明或者描述,呈现一种现象,提出一个问题,介绍一类观点,诸如此类。

 

然后,论文就进入到“分论”的部分,分成几个部分,来对总起部分提及的这个现象、问题或者观点从不同层面和角度进行论述,提出各个部分的分论点,然后分别寻找论据进行论证和论述。而在各个分论之间呢,一般也都是有着内在逻辑关系的,步步为营、不断深入,服从服务于论文核心议题。

 

再之后,就到了总结部分。从内容上看,它的目的是呼应论文开篇时的总起的同时,对分论部分所形成的分论点进行概括和总结,呈现研究结论;从形式上看,总结既可以是列出一个标题来进行总结,也可以只是一两个段落。然后论文也就随之结束。

 

这是从一篇论文的全貌上来看的,谈的是整体结构。如果要是具体到构成论文“分论”部分的内部,其实每个分论也可能呈现出多种组织结构的。

 

比如说,也可以还是总分总结构,就是说每个分论部分也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组织;也可以是三段论,就是说,每个分论的内容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来组织,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结构来组织,或者按照“提出假设——进行验证——证实或证伪”的结构来组织——就是说,用三段论的逻辑结构来进行分论部分的谋篇布局。

 

分论部分用并列式结构来组织的应该是非常罕见的,以我的阅读经历,印象中应该没有碰到过。其实想想,原因应该也容易理解——如果每个分论部分的内容是并列式的,那就不是写论文了,而是熊瞎子掰苞米,散落一地的惆怅和忧伤了。

 

好,以上是对论文正文的三种组织结构之中的总——分——总结构进行了一个类型学的说明。这种说明比较具有通约性,能够清晰呈现这一组织结构的全貌,便于我们来理解,但是问题也就随之而来:

 

因为这里对于总——分——总结构的说明是比较理想化的,不一定会与我们检索到的、阅读着的那一篇篇具体论文形成直接的对应关系。所以我建议大家在了解了这种组织结构的要点之后,还是要回到千差万别、千姿百态、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现实世界之中来思考、理解和运用这种正文组织结构。

 

那下面呢,我们就一起来找两篇拥有这种总——分——总结构的论文作为“分析样本”,大家好好揣摩体会一下。

 

 

 

分析样本之一:

 

 

 

分析样本之二:

 

 

在这篇文章的最后呢,我要说一个建议:建议大家多去模仿自己研究领域之内的、以总——分——总结构写作的高质量论文比如那些发表在本学科权威期刊上的论文,以及在文献数据库里被引频次最高的那些论文。然后认真揣摩体会什么样的选题适合用这种总——分——总的结构来组织论文写作框架,之后进行刻意练习,反复实践。

 

我的观点一直是这样:除了极少数天才之外,我们更多人就只能是通过笨笨地、傻傻地、不断地写写写写写,才能让这种论文组织结构变成你的,变成带有你强烈个人风格的、为你学术产出提供强大助力的存在。这个过程只能留给你自己,也必须留给你自己去完成。

 

好了,这篇文章的主体部分就是这样一些内容了。如果这篇文章让你有所收获,请长按文末二维码关注本公号,我们会持续输出高质量的科研成长型干货推文,助力你的学术成长的。如果你愿意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你的那些在学术成长领域孜孜以求的朋友,他们也会非常感谢你。

 

 

还是那句话:学术成长之路,你不是一个人在奋战!

 

 

——END——

 

 

 

 

号主老踏:教授,博士后,社科科研工作达人,文艺老炮。知乎、简书「社科·学术成长」专栏作者,在行认证行家+答主,【学术链@老踏】荔枝微课直播间主理人。

加入联合创始人


如果你想成为学术链科研联盟的一员,获得自身的提高;或者,你也想和我们一起帮助更多科研新手快速成长,加入学术链科研联盟联合创始人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立马 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