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俺们收了,但你得改,这样俺们编辑才有面子。”

 

 

文 | 众导师+学员

编辑 | 月如洗

 

 

 

 

老踏编者按:

 

老踏科研团队发起的第四期中文社科论文写作私训营,已经按计划在3月18号正式开营啦。这期私训营的咨询人数超过200人,报名人数接近90人,之后经过导师和学员的双向选择(第一轮)和互选面试(第二轮),正式招收学员人数为58名。3月22号晚上20:0022:30,本期私训营进行了第1次集中答疑活动。这篇推文,就是根据这次答疑活动整理出来的,希望对大家的论文写作有所启发。

 

 

要特别鸣谢本期学员三告老师,如果没有三告老师的精心编排和整理,也就没有现在的这篇推文了。感谢他为此付出的努力,也祝愿他和本期的其他学员一道,收获满满、成果多多!

 

欧拉,请允许我放几张私训营学员微信群的截图在这里,之后让我们看正文。

 

 

 

 

 

正文

 

01号学员提问:

我有两个问题想请教各位老师:第一个,因为我是搞政治学研究的,但是政治学在国内发文章的话,需要考虑的是政治敏感性问题,就可能有一些选题涉及到我们国家的政治体制的,肯定比较敏感,想问一下各位老师这个问题怎么样去处理,或者说怎样去规避掉;第二个问题是关于这个论文投稿方面的问题,一般来说,论文退修的话,需要从几个方面去解读他的修改意见呢,老师们有没有好的建议和技巧?

 

玉哥:政治体制就不要乱去碰它,绕着走。修改的话,如果说编辑返回来有修改的建议,那么你就按编辑的一条一条的,你把它完善修改一下就行了,如果实在不好修,你也可以把它放在那里,但是一般来讲,编辑提出的修改意见,都是要回答专家的提问的,都是要把它相应的修改。修改到位了,那么发表的机会就大的多。

 

笔途:政治敏感性问题,你一定要回避掉,记住繁荣社科的使命是为国立说,不是自娱自乐呀,也不是去批评谁,而是为国家和民族统一思想。编辑提出的问题一定要针对性地去修改,并给出详细说明。也可以不修改,但要说明理由,编辑有时候就是要寻求一个解释。

 

CISSY:关于修改,确实是应该按照编辑的修改意见,逐一的修改,即便是有困难,但是最好尽自己最大努力去改。

 

老踏:第一个问题,的确需要有这方面的考虑,但其实也没有必要把这个问题做无限的放大。看看各类核心期刊中的“政治学”板块就会发现,那里从来不缺论文,你觉得关涉敏感问题的议题,避开就好。第二个问题,修改意见如果很笼统抽象,那基本就是在说“你的论文我们收了,但是不能让你太骄傲,你得多少改点,这样我们编辑才有面子”。如果修改意见很具体,那么照着修改就好,这个比较简单。需要补充的是,我们自己要有底线,就是说,为了在这个期刊上发表论文,我们能接受修改到什么程度。如果删去文字超过三分之一,或者核心观点要求180度转弯,恐怕就没必要接受,除非是《中国社会科学》。

 

 

02号学员提问:

老师,我想问一下,在文章涉及到史料时,要怎么梳理与中心思想相关的?

 

 

玉哥:梳理史料本身就是一个慢功夫,他快不得,如果你不确定史料就是你想用的那一部分,那你只能是一点一点把它看完,最后来确定了

 

老踏:还是看史料在你论文中的权重和地位吧,如果史料是点缀,纯属个别段落、分论点论证需要,那就随便点,马马虎虎即可,甚至二手史料拿过来用一用;如果是历史文献学那种论文,或者史料直接就在支撑论文的核心观点,那么还是投入多点时间精力,把这个梳理的功夫做足。

 

 

 

03号学员提问:

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存在着较多的理论,而且不断有新理论出现。而我因为是跨专业的原因,国际关系理论基础很差,写出来的东西就像是材料和数字的堆积,特别的朴实无华。而学术研究总是需要有一定的理论做指导,并力求能在理论上实现创新。我的问题是:如何看待国际关系和政治学中的理论问题,如何在研究中选择恰当的理论?

 

老踏:其实把这个问题放在整个社会科学领域,问题也同样存在,总会有着那么多的理论和理论问题,等着我们采信和使用。我的观点比较实用主义,一个是来自于文献阅读,一个是来自于写作需要。前者是当我们阅读到某篇论文,觉得哇哦他这个理论用得太帅了,那么,我们完全可以考虑能否借用这篇论文的分析框架,也来运用一下这种理论做自己锁定问题的研究;后者就是当自己写到某个论点的时候,需要怎样的理论来做支撑,那么好,我们就拿来哪个理论。理论没有高大上和矮挫丑之分,能恰如其分支撑我们观点的,就是最好的理论。

 

 

04号学员提问:

1.大样本、多学校(拟定5000份,35所高校,访谈40人)的问卷调查研究,如何保障调查的效果?应该注意些什么?纸质版问卷和“问卷星”等电子版问卷的利弊。2.有关“意识形态”这类比较严谨、严肃的主题,如何出新意?(通过阅读文献发现,大部分文章都是从困境、机遇、挑战、对策等方面予以阐述)可以从哪些创新的途径予以考量。与哪些学科可以交融?

 

 

 

CISSY:要保障调查的效果,首先应该是你设计的问卷内容是规范的,其次,在正式问卷之前,要做预问卷调查,最后关于纸质版问卷与电子版问卷的话,电子版问卷更方便

 

老踏:第一个问题我不懂,无法回复;第二个问题,建议知网高级检索——期刊检索——篇名检索,之后把意识形态作为关键词,检索CSSCI期刊,然后把检索到的结果按被引频次降序排列。这样,“意识形态”相关的高质量论文,基本就呈现在眼前了。阅读一下这些论文,一旦有了进一步的兴趣点,那么,增加关键词进行二次检索、组合检索,逐渐锁定自己的选题和核心文献。

 

05号学员提问:

论文思想整理完成以后是不是应该先进行大框架的结构整理,然后在按照结构进行论文内容的填充和修改。有些时候感觉思路出来以后。写着又容易被材料带偏离。就混淆了……很容易跑偏!

 

 

笔途:论文观点出来之后呢,肯定是要对大框架进行一次非常完善的一个修改,最后形成一个框架方面的一个定稿,这样的话每一部分他都有材料先用了再用,这样的好处呢,就是写的时候不跑题,要不然的话你修改起来太累。

 

老踏:有了选题和主要思想之后,确实应该对论文的写作框架进行规划设计,甚至对一、(一)1.各级标题下面的字数分布做一个统筹,然后再开工干活。这样容易在写作时避开被某个内容带节奏跑偏的问题。当然还要看到,当我这么说的时候并不等于这个写作框架就不能调整,毕竟这个框架是预设的,能否有足够的文献和观点来支撑,除非论文已经写出来了,否则我们是没有把握的。我们会经常根据内容调整框架,但在写作之初,我们又需要这个框架。

 

07号学员提问:

请教各位老师们投稿相关的问题---论文投出去之后,或因主题不符被拒、或杳无音信,未能收到修改意见;如果还想时间周期不漫长且发出来,该怎么修改以确定它是达到发表标准的文章并能够发表出来?

 

威宁:文章修改一般能改的就是观点,发不出去多数是观点不突出或者不够新。

 

CISSY:发表文章时,首先要考虑目标期刊的风格,最基本的根据风格和他的这个形式去修改内容,在投稿之前也可以参考一下这个期刊的这个周期是多长,如果太长了,尽量选择自己能接受的这么一个时间周期的期刊。

 

老踏:感觉这个问题已经被加上了多重限定,以至于,无解。要知道无论是期刊还是他的编辑或者他的外审专家都是充满不确定性的存在,审稿是个变动不居的过程,有太多的变量会影响论文的命运(比如,编辑在打开你的投稿信那一刻的心情好坏,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你论文的命运,而你是无法在投稿时就知道何时编辑心情好的)。所以比较好的策略是在投稿之初就做好论文会杳无音信的心理准备,然后,一个月之内(这个期限需要你自己设定,我一般是这样,我无法等得更久了)如果没有任何回复,我就转投出去。

 

10号学员提问:

怎样提升论文的理论性?将分析感悟提升到理论层次。另外怎么看待多投几家,中了撤稿其他,没有回复就不管的问题?

 

威宁:一个是看理论深度,比如都用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这个就本科生水平了。再一个是找对理论,是看属于哪个学科领域的。

 

笔途:有些期刊,有个习惯,若不用稿子,就不给作者回复信息,一些期刊会在你投稿成功后发邮件说明,有意向用的稿子才会回复。就我所知,能够用稿的审稿周期都不会太长。若时间超过约定时间,就没有必要继续等待了。审稿周期不会太长,但有些期刊等待刊发时间较长。最好不要通过知网系统投稿,一般期刊都有自己的系统。

 

玉哥:一搞多投是可以的,一稿多发就危险了。不过怎么控制好这个度就是个技术活了。有的期刊呢,喜欢不打招呼就把作者的文章发出来。有的期刊相对还比较礼貌,发出之前先征求一下作者意见,但是这种情况现在越来越少了。

 

CISSY:提升论文的理论性,首先应该是建立在,建立在你对基本理论的认识,其次 应该结合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去思考。关于投稿这是一个道德问题,不提倡一稿多投,但是有人这么处理,投纸质版的,另外同时投电子版。

 

老踏:记得在选题辅导时回答过第一个问题,我的建议是别把理论性想得有多高逼格,多读多写多思考,早晚有一天,你论文的理论性会惊到读者,就像你现在被惊到一样。第二个问题,应该是投稿的常态了吧,很多人都是这么过来的(包括我)。但是现在投稿环境对我们越来越不利了,大数据时代了,我们一稿多投被发现的概率是,一定会。作为应对方案,我们可以差配投稿+错时投稿,按一个月(你能容忍的投稿无回音的最长时间)的时间周期,用多篇论文在多家期刊循环投稿。

 

10号学员提问:

您昨天说的,自己的选题搜索,发现有类似的在C刊发过,或有的在低级期刊发过,怎么理解这两个现象?哪个有深入研究的必要?

 

SHAWN:就是你可以改立意,改思路,发现他们的不足,做更新的研究,后者当然是没有可比性,可以忽略,你可以投更好的,如果出现在c刊上,那就换角度换立意

 

19号学员提问:

1.初稿写完后改到什么程度可以拿去投,自己满意就投(导师不给看论文),还是边投后边改?2.论文独作和一作(导师二作)哪种对以后发展(引用率、学术圈子)更有利?

 

笔途:做的越好机会越大,如果你的论文立意足够好,编辑不会在意细枝末节,但还是尽量做好。

 

玉哥:改到你最高水平用完即可投。独作最好。

 

老踏:1.自己满意是投稿的底线要求,自己看着不满意,觉得作者欠揍,想吐,就别拿出去恶心编辑。当然当我这么说的时候是选择性遗忘了完美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而论文写作中,我们最好不要成为这样两类人。自己满意了就去投稿,没有消息需要改投他刊了,那么好,在改投其他期刊之前,好好修改完善论文,还是做到让这个时候的自己满意。2.独作和一作恐怕没有统一答案,当你还是小人物的时候,需要搭个顺风车,就加个牛二作;而当你成长起来了,自己能够撑起一片天了,自然独作是最优选择。

 

19号学员(再次)提问:

怎么看待发表C刊的数量和质量,比如多篇C刊与一篇权威哪个重要?对于不用换工作的博士来说。

 

笔途:看学校具体政策。

 

老踏:都重要,数量求生存,质量求发展。当然最优选择是,多篇权威期刊。

 

20号学员提问:

1、老师们可否分享一下自己认为比较高效的写作方式?2、国家的政策、文件一般在学术论文中如何运用?可以作为理论依据吗?

 

 

威宁:比较高效的写作方式,每天定时写呗。写几十个字都行,国家政策只是在背景中用,不做论证作用。

 

玉哥:限时完成。

 

老踏:高效写作,我只服@教育学大象 这个问题可以向大象老师请教。2.一般是研究的背景,时代的需要这种支撑吧,恐怕上升不到理论依据的高度。

 

 

22号学员提问:

综述按照内容分好主题后,为什么有些作者论述的很细,有些作者仅在这个主题引用一两个作者的观点,这个选择文章的依据是什么?

 

老踏:其实是个驾驭文献的能力吧,综述永远都是为着目的服务的,如果是通过综述梳理研究现状,那么可能列举文献比较细致,如果只是为了划定边界,导入自己的研究主题,那选择代表性文献就已经足够。

 

27号学员提问:

我的问题是定好研究主题后,然后检索发现和我的研究主题相似的文献很少,近十年只有十几篇文章,发在核心期刊上的更少,那这样的选题还敢不敢选,选了是否意味着不好发核心期刊?

 

小涛:不一定的,检索不到多半是你的检索词用的不准确。可以换一换同义词再检索试试,如果检索不到,需要找专家帮你看看选题。

 

老踏:外部检索很重要,但也不应过度依赖外部检索。可以用自己的研究主题去蹭热点、走交叉研究路线,选择热门理论范式来论证,这样来做应该也是可行的,甚至是一个富矿开发的第一步。

 

29号学员提问:

我的问题也是关于教研方面的,我想问个比较笼统的问题,就是教育信息化这个方向,有没有推荐的书可以看看,我还是在纠结好的教研课题方向应该是什么样的。希望老师解答一下。

 

笔途:我关注技术哲学,用这些养料来分析教育信息化问题。在信息化环境下,整个教育理论体系都要重构,教育主体,知识,实践,价值都有可写的。

 

31号学员提问:

1.如何确定选题是否是热点2.如何根据研究问题找寻相关的理论基础

 

老踏:1.是否热点,一个是外部检索,看研究趋势,再有就是中国特色,主流意识形态导向话语是永远的热点。2.看看别人在研究这个问题时,都是运用了哪些理论。这算是一个捷径吧。

 

34号学员提问:

投稿时如何向编辑有效地推荐自己的文章?专门写一段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创新点吗?

 

玉哥:初审是学校,论文质量,题目的综合,编辑有独特眼光。

 

老踏:设计好论文题目和摘要,是最好的推荐方法。另外就是在作者简介中展示核心竞争力,教授、博导、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一般会比较吸引编辑。

 

 

34号学员提问:

老师,您刚才说的“在信息化环境下,整个教育理论体系都要重构,教育主体,知识,实践,价值都有可写的”,能不能再具体说说,或者就这个问题也在群里搞个公开课

 

笔途:太专业。严格说不能是教育理论重构,应该是教学理论重构。今年,华东师大也开了技术与理论对话的会议,会议题目就提到了教育理论重建。

 

37号学员提问:

我有一篇论文关于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研究和教学案例分析,一个是教师专业发展,一个是实际教学案例分析,如何把两者较好地衔接起来呢?

 

笔途:按扎根研究的方法走走试试。

 

39号学员提问:

1.请教书单。想跨学科到教育学,请导师帮忙推荐教育学类刊物或教材

2.关于投稿。发表论文就直接联系编辑部吗,以前网络上总有托说直接联系编辑部很难不可能发之类,搞的自己完全没信心又不懂该怎么办。

 

SHAWN:书单网上搜都有;直接投稿官网编辑部邮箱,按要求改好格式,投递,别无他法。

 

老踏:找到官方投稿方式,然后投稿过去就可以。

 

42号学员提问:

按照选题的题眼去查找趋势,发现每一年都有人写,有下降的趋势也有上升的趋势,但是不高也不低,这种情况下,那这个选题还有意义么?还有就是查找了文献,看了那些文献,要怎样去总结呢?感觉自己无法聚焦。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老师,教育方面的跨学科的话,除了社会学,心理学,哲学还有其他的么?感觉哲学那些学科的理论内容都好抽象。都看不懂,就不知道怎么去入手了谢谢老师!有哪些参考书推荐?

 

威宁:教育类的只能跨学科,现在纯粹写教育的很难出新东西,多数也是从这些学科的理论里出的。

 

SHAWN:不要管别人也不要看什么趋势,自己根据自己的专业,结合一下社会关注点,政策导向写就行了,哪怕今年不行明年投,风水轮流转,坚持最重要

 

笔途:百度下100本社会学经典就出来了,看看对哪个感兴趣,读透一本就会大有收货。我刚刚读完,《文凭社会和特权》。

 

老踏:关于外部检索的问题,参考我对27号学员的回复,一个选题是否有价值,单纯看外部检索这一个指标恐怕就太教条了,其实最终还是要回到你的内在判断,那种基于自己的研究经验、知识理论储备而做出的判断。总结文献能否做好,要看你为了怎样的目的而去总结文献。总结不好的原因,很可能是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去总结文献。最后那个问题,那就找个自己觉得相对容易跨的学科呗,咱们没必要自讨苦吃,比如我就从来不敢对哲学有一点点非分之想……

 

57号学员提问:

请问一下,我最近写了一篇综述论文,题目为“@#!…¥*视域下的@#!…¥*研究现状”,现在已经写完了,请问老师我想要提升一下论文质量,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考虑或者去检查呢?

 

 

 

SHAWN:多找几个专业老师,同事看看帮你发现问题

 

58号学员提问:

第一,论文的撰写,怎样才会显得更高级一点?有时候我看一些高级别的论文,总感觉特别绕,难道高级就体现在让人看不懂吗?第二,如果别人在某个领域做过的研究,我想借鉴参考到自己的行业来,是否可行?会不会觉得创新点不够?如果想在这个基础上增加创新点,该如何下手?第三,我的学位论文,如果是将已有的各种研究方法结合我自己的专业进行融合,算不算没有创新啊?

 

笔途:高级的论文跟看不懂的论文能不能等同?不能。看不懂的论文不一定是好论文,但也不一定是坏论文。海德格尔,康德等人的东西,的确很难懂,但真是好东西。当然,论文写作的目的,还是要让更多人看懂。但也有编辑告诉我,学术论文就是圈内人,或者共同体看的,言外之意……

 

SHAWN:完全不会,昨天我的讲座说了,同意转化,改造得好就是你的了

 

老踏:第一个问题是错觉,那些绕的论文的绕,其实是他们的缺点,期刊发表了它,肯定不是因为他们的绕。要注意到这一点。第二个问题,是行业迁移,能否实现要看迁移成本有多高,以及是否可以借用,至于如何下手,恐怕这是一个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问题,无法给出通吃的答案。第三个问题,借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来研究自己学科专业的问题,本身就是创新。

 

 

43号学员提问:

每次写论文时,我都是反复列提纲,然后再写。有时提纲列好,但是写的时候,感觉到彼此之间的内容的联系有点问题,特别是写了比较多的文字,比如超过7千字,有时感觉自己驾驭不了,怎么解决?

 

威宁:论文提纲都是随时更改的,不是一开始定死不变的,抓住主体不要偏移,论证有根据。

 

老踏:出现这种情况,恐怕是文献准备不充分,或者研究逻辑的思考不充分吧。慢慢来,写作中遇到的问题,要通过写作的方式来化解。

 

49号学员提问:

各位老师,打算写一部专著,xx问题的国际比较研究。像国际比较研究这样的题目在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很多老师特别烦国际比较这种方法,觉得题目太大,无法驾驭,很多国家国情不同,文化不同,没有可比性。发小论文时,Xx国xx研究对我们的启示,这样的题目怎么选题,怎么润色题目比较好发表。

 

老踏:比较分析法算是一个非常成熟的研究方法了,运用这种方法的研究,都可以称之为比较研究。在具体把握的时候,要注意分析样本之间的共性,有了共性就可以比,然后在共性中发现不同,进而分析为什么不同。我有篇论文是《多民族发展中国家政治整合:共性、困境及其化解》,大概是这么个题目,回头你可以看一下是否有所启发。关于相关选题文章如何润色和发表的问题,恐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吧,期待你的审稿预约。

 

 

36号学员提问:

老师们好!之前投过一篇C刊,初审就没过,理由是我写的文章没有被C刊引用过,学术水平不够。这是一些期刊初审的潜规则么?编辑在初审时会看作者以往发文情况么?如何确定自己应该投什么期刊呢?

 

笔途:没听说过还有这规则。

 

老踏:我的感觉是,如果编辑想拒稿,他永远能找到理由,写出高质量论文才是王道,其他都可以忽略不计。把自己论文的关键词(题眼)拿出来去知网检索一下,看看这个选题近期都发表在了哪些期刊上,然后,根据自己对论文质量的评估,选择投稿期刊层次。

 

(完)

 

最后,我们开心一下

 

 

 

——END——

 

 

 

号主老踏:教授,博士后,社科科研工作达人,文艺老炮。知乎、简书「社科·学术成长」专栏作者,在行认证行家+答主,【学术链@老踏】荔枝微课直播间主理人。

加入联合创始人


如果你想成为学术链科研联盟的一员,获得自身的提高;或者,你也想和我们一起帮助更多科研新手快速成长,加入学术链科研联盟联合创始人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立马 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