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 论文选题撞车,咋办???

 

 

作者:私训学员+导师

图文编辑:月如洗

 

 

 

老踏编者按

 

由我策划发起、Rain老师主理、我们科研团队8位成员共同打造的中文论文写作第三期私训营,在这个月的19号如期开营了。30号,私训营团队和学员们在微信群内进行了第二次常规互动答疑,这篇推文的内容就节选自本次答疑活动。我在想,学员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其实有很多是带有普遍性的。因此,把这些内容放在这里,看看对大家的论文写作是否有所启发。如果大家想了解一下第一次答疑的情况,可以点击@所有人 抱歉,文献在我这儿,纯粹是工具性的……来查看。

 

我知道,我们科研团队会把这个知识服务产品一直做下去的。因为我们确信,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值得我们持续努力。
 

 

NO1.05号学员

 

 

提问——

 

1.检索文献时,如果目标方向,核心期刊数量非常少,需要选取普刊时,我主要借鉴他的观点还是框架还是论证过程?除了普刊,还有什么获取文献的途径。2.如果必须要学习数据处理方法,应该学习哪一种。3.在分析文献来搭建自己的框架时,要不要看文献的结论。

 

P.S:其实我的部分问题,玉哥在分享中已经回答得差不多了,感谢老师。

 

回答——

 

老踏:人大复印参考资料,是个很好的筛选机制。至于想从普刊获得什么,因研究而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普刊上的文章也有三六九等之分的。结论最好是自己的,就像刚才玉哥讲的那样。框架为研究论证过程服务,推导出研究结论。

 

Rain:普刊可以看。我觉得是内容也行,框架也行。除了人大外,还有其他三大转载,也可以看。

 

Cissy:一般需要看文献的结论。数据处理方法,看你是那种类型的数据处理,因自己的研究选取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参考类似主题的研究者使用何种方法

 

 

 

NO2.16号学员

 

 

 

提问——

 

1.如何高效率阅读文献?

2.当根据文献模拟测算数据结果与文献出入很大该如何处理?

 

回答——

 

老踏:第一个问题,我找篇推文给你看。(详见推文:精准阅读(下):一个被你忽视的文献正确打开方式

 

Cissy:高效率阅读文献的问题几位老师也讲过,个人建议一定要做笔记。数据与预测结果出现不一致,可以试试调整数据或是选用替代变量试试。

 

16 号学员:比如说,模型没有问题,数据没有问题,但代入计算的结果有问题。

 

Cissy:是不是说结果与理论预期不一致?你用什么软件处理数据?

 

16号学员:用SMART

 

Cissy:你用的软件我没用过。但出现这种情况,你就要考虑理论假设是否合理,是否有你遗漏的考虑因素。

 

16号学员:什么都没缺。

 

Cissy:但一般情况,我们很少说数据没有问题。

 

Rain:还有一种可能,参考文献有问题。参考文献的数据或者做作法。出入很大的情况下,如你的研究可靠,那么也是一个创新。

 

16号学员:21条数据中仅有一条有问题

 

Cissy:有些数据本身可能存在误差。

 

 

 

NO3.14号学员

 

 

 

提问——

 

如何根据论文的类型来确定研究框架?(具体的--定性类型的论文从什么方面思考,定量类型的是从数据和方法入手吗?)

 

回答——

 

Rain:定性的是问题导向,话题导向,关键词导向。定量的则是方法导向,模型导向。

 

Cissy:定量的论文最好先看看数据处理的情况,若结果可以再着手写理论假设等。

 

 

 

NO 5.30号学员

 

 

 

提问——

 

1.昨天进行选题辅导后,根据关键词@#@*&¥@#@*&¥进行文献搜索,研究的热点时间在2011—2012年,那时正好是提出@#@*&¥@#@*&¥的时候,而到现在研究的热点又下降了,如果继续用@#@*&¥作为研究切入点,是否投稿会困难?2.发现2018年入学的00后学生的一些现象:@#@*&¥@#@*&¥@#@*&¥。这是我接触到学生所看到的现象,在撰写文章时,是否要对这些现象进行一个普遍性的调查,看看是个性还是共性问题?如果是共性,如何与选题进行分析与联系呢?

 

简单来讲就是:1.题目论文的某一切入点不是研究热门,是否会投稿困难2.身边接触的个别现象,是否需要进行共性的研究后,再投入论文写作?

 

回答——

 

Rain:是否难投不在于热点与否,在于质量与是否对路。当然热点的接受范围大,发表相对更容易。个案也有研究价值,这个要具体分析。

 

老踏:投稿不会困难,录用会有点难。而困难的原因基本不在是否是热点,而在于论文的质量。以小见大,从个案辐射同类,这样的研究会比较容易出彩。

 

 

 

NO 6.26号学员

 

 

 

提问——

 

1.我找到了一个选题方向,但是关注点太多,不知道题目怎么样定?2.我在搜集资料时,找到了相关研究论文,但是感觉框架完全没法借鉴,自己又思考不出新的框架,怎么办?3.我要做调查问卷,一般做多少份比较合适?怎么抽样?用问卷星还是纸质的更有说服力?用问卷星会不会对象不好把握?

 

回答——

 

玉哥:做自己最拿手的最好。

 

26号学员:玉哥,您是说选题还是框架?

 

玉哥:论文的框架自己先搭一部分,再借鉴几篇最相似的论文,慢慢就有自己的东西了。选题和框架同样如此。

 

26号学员:题目还是找不到合适的,方向有了。框架我感觉自己搭的好简单,也没深度,但是人家写的好深奥。

 

老踏:细化一下,看看这个方向之下能出来几个问题。之后围绕每个问题去落地。每一篇论文不追求深奥,而要追求清晰,思路的清晰、论证的清晰、结论的清晰。这样你能写出系列论文,形成规模优势。

 

Rain:先加法,再减法,列出来不同题目,进行分析。问卷数量要与内容有关联的,比如想考虑指标数的多少,从理论上,超过50就可以用,大多数情况我建议是200份以上,越多越好,越多越能覆盖一些系统误差。抽样这是方法,就是对人群的,比如普查,等距,随机等。我觉得你应关注样本配额,比如男女比例,年龄比例,收入比例,这个还要具体话题具体分析。问卷星的质量不如纸质,但是成本低,各有优缺点,问卷星也能够进行样本质量控制。

 

 

 

NO 7.24号学员

 

 

提问——

 

1.选题撞车后怎么办?前一段时间一直在想着一个选题,在找文献的时候,忽然看到一篇文献,早先一步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而且写得更好,更完整,还是发表在很好的期刊上。酝酿很久的一个选题瞬间感觉没有办法进行下去。不知道老师们有没有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调整?2.消化吸收参考文献的问题。看了课程和刚刚玉哥的分享,有一种“道理都明白,可是怎么也做不好”的悲伤。而且还是不太明白怎么才算是消化吸收文献,怎么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希望老师们讲得更明白一些。3.投稿后期问题。收到期刊邮箱发来的拟录用通知,已反馈修改稿,说要到明年4月出刊。这种情况一般还会不会被遭退稿,是否需要另做打算。4.最后问下课题申报的课程是否还能用优惠卷。谢谢各位老师。其实觉得自己的问题又不是什么问题,只是自己还没有付出足够的精力和时间,看文献不够多,想得不够多,没有进入一种写论文的状态。

 

回答——

 

老踏:1.有没有可能换个视角,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提供不同的数据或资料,这些都是增量。2.文献的吸收和身体通过食物吸收营养的道理是一致的。吃了那么多食物,依然营养不良,那一定是消化系统出了问题,而不能怪食物。我的建议还是用学术产出倒逼文献阅读,始终带着“我正在读的这个段落,对于我的写作能有什么帮助这个问题来阅读。这样形成习惯之后,你会发现自己可能还是不会读文献,但确实能写出论文了。也就是说,文献阅读其实是工具性的,千万别把它当成目的。3.这种用稿通知基本靠谱,修改也不会是原则性的,大面积的。只要修改稿别太离谱,应该会正常刊用4.目前我们团队的课程已经恢复原价了,如果有特别需要的,我可以给你半价优惠券

 

24号学员:嗯也是,再想想其它视角总比重新开始另一个选题容易些。

 

玉哥: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比如文献问题,有的人是边看边写,批注一大堆,最后串起来,就是篇论文。有的人看了就看了。关键是自己的想法一定要与看的资料结合起来。选题撞车的情况多的是,写的人不一样,论文出来仍然差别很大,发的刊物也不一样。不用担心。面对退稿,唯一的办法就是我写一些,防备万一吧。我们只能决定自己的,不能决定别人的。

 

Rain:好的,大家都辛苦啦,学术成长之路,不是一个人在奋斗。大家也很辛苦,节奏紧张,我们一起努力,为了收获!!!

 

协管有话说:

 

亲爱的战友们,私训营时间俨然已经过半,我们一起奋斗的时间已有一些时日。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树立起信心,反正我是信心满满!从参加答疑的情况来看,今天报名参加答疑的同学有8位,其中在规定的时间之前报名有7位,1位是在规定的时间后报名的。从实际参加答疑的同学来看,只有6位同学参加了答疑,一位同学经本人申请放弃参加答疑,而最后一位报名参加答疑的同学一直没有在群里回应。从群里答疑的情况来看,大家均按照答疑规则进行,而且提前准备了问题,这种现象体现了参加答疑的同学对此环节的重视。

 

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成长的路上,只有勇于向知道的人学习,视其为“导师”,挖掘其身上的“宝藏”而为我所用,方才能成长,成为自己所希望成为的人。我的最初学历是中师,没有读过高中,也没有经过完整的知识体系的构建。中师……大专……成人本科……硕士……博士……可能对于你们来说,每一个学位的获得是如此的轻而易举,但对于我来说,每一个学位和毕业证的获取都是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是靠着自己毅力和善于向身边的人学习而获得的。所以,抓住每一个向别人学习的机会是我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参加过二期,现在又作为三期的协管,负责答疑和学术分享环节。于我而言,我是不会放弃每一个和老师交流的机会。每次答疑,我都会掐点守在电脑前,聆听老师们对其他学员的答疑并整理出来。轮到自己的时候,将提前准备好的问题一一抛给老师。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从老师们的身上学到了很多,如何选题,如何阅读文献,如何投稿……所以,不管大家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来参加此次私训营,但我真心希望大家能够从中收获很多,为自己的学术大厦添砖加瓦。我提议,希望大家踊跃参加下一次答疑的环节中,不要放弃这个和老师们零距离交流的机会。

 

最后,借用老师们常说的一句话,学术路上,你不是一个人在奋斗!老踏私训营三期的伙伴们,加油!!!

 

 

 

 

——END——

 

 

号主老踏:教授,博士后,社科科研工作达人,文艺老炮。知乎、简书「社科·学术成长」专栏作者,在行认证行家+答主,【学术链@老踏】荔枝微课直播间主理人。

加入联合创始人


如果你想成为学术链科研联盟的一员,获得自身的提高;或者,你也想和我们一起帮助更多科研新手快速成长,加入学术链科研联盟联合创始人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立马 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