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申报经验分享:4次申报中了2次,我是这么选题的
文 | 梁平
编辑 | 月如洗
大家好!很荣幸、也特别感谢省社科办给我这样一个发言的机会,跟大家分享关于国家社科基金申报的一些体会,其实是十分惶恐的。
2012年我第一次开始申报国家社科基金,并未获批,第二年2013年再报,获批;2017年结项后,2018年新的申报,当年依然没获批,今年再报,获批。总计申报过四次,两次获批。
现在回想起来,坦率地说,真正写本子的时间不长,一般都是一次成稿,稍作修改,根本没有做到“反复打磨本子”“逐字逐句推敲”。不是不想,只是后来没有时间,来不及了。
尽管如此,也幸运的中了两次,如果一定要在偶然中总结出必然,我想,可能的关键就是在选题和定题上下了很多功夫、用了很长时间。这个阶段都是至少提前半年开始研究,开始分析了。现在网上有很多“国家社科基金选题中榜攻略”“选题技巧”等等各种经验介绍,但是我在选题定题上一直坚持自己的理念和方法:就是一定要知己知彼,认清自己后,在“国家视野和发展目标”“学科前沿和热点”以及“自己的研究基础”三者间找到最佳的契合点。下面结合四次申报,具体讲一下。
2012年第一次申报时,我的研究基础是“纠纷的多元化解决”“诉调衔接”等,而这些也正是当时的法学学科理论界和实务界热点问题,很多国内学界大家也都在研究,且有立项。自己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讨论、研究很多的热点问题有标新立异或独具新颖的视角和题目。所以,确定的一个明确思路就是一定要跳出自己所在学科的经典表达和通常框架,把学科视角延展到国家层面的大的框架下。
沿着这样的思路,很快就形成了:我已有的“纠纷解决”“诉调衔接”等诉讼学科研究基础和内容,放在国家层面就“社会矛盾的解决”。随即检索,发现法学学科基本没有就“社会矛盾解决”作为关键词的项目。这样,核心研究方向就确定。顺着这样思路,继续细化、准确定题。
2012年那一时期提出了“社会管理”的概念,学术界初步探讨从“社会管控”到“社会管理”跨越的理论问题。为此,题目最后确定《基层管理中的社会矛盾化解与法治保障研究》很遗憾没有获批。虽没获批,但坚信思路是对的。
之后,我用了差不多一年多时间继续跟踪、研读中央文件、学术论文,发现“社会管理”的提法存在越来越多的分歧,而“社会治理”更能达成共识和认可,学界的理论研究论文也逐渐增多,于是,2013年再申报时,只将题目修改了一个字,把“管理”改成了“治理”,最终获批。而且我注意到,在我立项之后,这些年有关“社会治理”“矛盾化解”的社科课题年年都有立项。
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诸如“基层治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等,在当时其实初见端倪,而我当时是比较早的把握住了这些。这也说明,敏锐发现了这种发展趋势很重要。如何发现、如何把握,关键在于对自己研究领域的持续关注,这种关注不仅仅是学术研究层面,更要从国家的高度,通过中央文件、领导讲话、权威阐释甚至大报大刊上的评论文章中去获取关键信息。
这个项目2017年正式结项后,我开始琢磨申报2018年课题。2018年申报正是党的十九大之后,十九大报告有很多新思想、新提法,所以一个明确的思路一定要围绕十九大的新思想、新论断作为课题研究的逻辑起点。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一个重大判断。2017年12月,新时代入选“2017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所以,我确定的选题一定要立足于“新时代”思考就已有的研究如何在新思路和新论断下进行拓展。
但遗憾的是,思路确定之后,出现了摇摆和患得患失,因为2018年正好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各个学科都进行了学术研讨并形成了重要的理论成果,所以当时也想蹭“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热点,最后改变了思路,申报了一个《改革开放以来司法改革的历史经验与现实进路研究》,没有立项。而且那年法学学科没有一个关于“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题目获批,恰恰关于“新时代”获批了不少。所以是选题的大方向没有把握好。
基于这样的教训,2019年我对近年来自己研究方向所面临的国家宏观发展形势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思考,最终确定了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关于“话语权”的,另一个是关于“国家治理”的二者共同的背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而2017年4月1日雄安新区设立,这将为“国家治理”提出了全新的构想。经过长时期的反复斟酌,最终确定的题目是《新时代法治型国家治理研究:雄安的实践探索》最终立项的题目将后半句去掉了,只保留了最核心的部分。这也是在预料之中的。
以上就是我关于如何确定、如何论证一个“好选题”的一些体会,抛砖引玉,不当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还是那句话:学术成长之路,你不是一个人在奋战!
注:本文摘编自华北电力大学梁平老师在河北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19年立项情况总结暨2020年申报动员会议上的发言材料,编辑时略有删改。若有侵权,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去。
——END——
号主老踏:教授,博士后,博士生导师,社科科研工作达人,文艺老炮。知乎、简书「社科·学术成长」专栏作者,在行认证行家+答主,【学术链@老踏】荔枝微课直播间主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