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space3:学术文献共被引与耦合分析

 

文 | 寒璃

 

往期回顾:

 

Citespace1:我是谁,如何把我安放在你的电脑?

 

Citespace2:科研合作网络究竟是个什么东东?

 

前面的推文主要介绍了Citespace的作用以及科研合作网络分析,今天我们介绍一下学术文献共被引和耦合分析。有小伙伴后台留言说想学习基础操作或者推荐一下相关操作资料。与操作有关的推文以及资料会在Citespace系列推文的番外篇中分享,正文部分主要是讲解如何分析通过可视化软件所得出的图片。想学习软件操作的朋友可以先自己百度相关视频教学或者静待推文。

 

今天我们重点分享文献共被引以及耦合分析的相关资料。引文分析是文献共被引及耦合分析的基础,在文献计量学中,有学者认为引文分析法就是利用数学及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等,对科学期刊、论文、作者等分析对象的引用和被引现象进行分析,以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的一种信息计量研究方法。引文分析法的类型主要有引文数量分析、引文网状分析和引文链状分析(邱均平,2014)我们这篇推文的重点就是告诉大家引文分析揭示了相关领域的哪些具体特征和哪些内在规律。

 

001 认识共被引和耦合。

 

共被引分析:

 

1973年美国情报学家Henry Small发表了一篇名为“Co-Citation in thescientific literature: A new measur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ublications”,首先提出了共被引分析的概念。文献共被引是指两篇文献共同出现在了第三篇施引文献的参考目录中,则这两篇文献形成共被引关系。通过对一个文献空间数据集合进行文献共被引关系的挖掘的过程就可以认为是文献的共被引分析。

 

埃格在《信息计量学导论》中给出了共被引准则:

 

准则A:如果一共被引相关群的每一篇论文至少与某一篇给定论文被引一次,那么这几篇论文就构成了一个共被引相关群体。

 

准则B:如果一共被引相关群的每一篇论文与该群中的其他论文被引(至少一次),那么这几篇论文就构成了一个共被引相关群体。

 

简单来说准则A的意思就是:论文ABCD每一篇论文与论文E被其他论文引用(至少一次),那么论文ABCDE就构成了一个共被引相关群体。准则B的意思就是:论文ABCD每一篇论文与论文EFGH被其他论文引用(至少一次),那么论文ABCDEFGH就构成了一个共被引相关群体。

 

耦合分析:文献耦合是Kessler于1963年提出的概念,具体是指两篇文献共同被引用的参考文献情况,两篇文章同时引用了同一篇文献,则两篇文章就存在耦合关系,此时的耦合强度为1。当这两篇文献引用了3篇相同的文献,那么这两篇文献之间的耦合强度就为3,以此类推,两篇文献的相同参考文献的数量越多,表示两篇文献的耦合强度越大,在研究主题上越相近。由于作者在发表论文之后,其参考文献不再改动,因此文献耦合形成的文献网络属于静态的结构。

 

002 文献共被引与耦合在论文中的运用。

 

上面简要介绍了共被引分析于耦合分析的概念,接下来我们具体看看他们在论文中是如何运用的。文献共被引分析可以在海量的被引参考文献信息中高效便捷地定位出研究领域重要的知识基础,即核心经典文献,并可对文献之间的关联性和发展脉络进行分析和挖掘。通过共被引频次和中介中心性两个指标可在一定程度上量化参考文献的学术影响力。

 

以“我国义务教育财政研究演进的可视化分析——基于关键词共现和文献共被引知识图谱”(李光龙;陈燕,2017)这篇文章为例。作者为从时间维度考察义务教育财政研究知识基础及经典核心文献的传承关系,用Citespace软件选取了合适的阈值,绘制了义务教育财政研究领域文献共被引的时区视图(如图一所示,具体操作方法将在番外篇体现)

 

图一:

 

 

通过后台数据和上面的图示可制作得表一(具体操作方法将在番外篇体现)。

 

表一:

 

 

从上面的图表可以清晰直观地看到,国内义务教育财政研究的知识源流分布既有国内文献,也有国外文献;既有期刊论文,也有学术专著;并主要分布于2000-2009年期间。义务教育财政研究开创性的知识源流可回溯至1956 年Tiebout 发表的经典核心文献《A Pure Theory of Local Expenditures》;而国内标志性的经典核心文献则为乔宝云、范剑勇、冯兴元于2005年发表的《中国的财政分权与小学义务教育》一文(共被引次数最多,中介中心性最强)(提示:找出最具有代表性的文章以后,可以具体查找这两篇论文分析这两篇文章的观点和对于研究领域的共性。)

 

这两篇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论文共同之处均是从财政分权的视角切入。Tiebout(1956)基于居民们“用脚投票”的前提假定,考虑了财政分权体制下由具有信息优势的地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更为有效。这也代表了西方主流的财政分权理论思想。而乔宝云等(2005)则基于Tiebout(1956)等前人研究,并结合中国实际,指出现行的财政分权体制并不能带来我国小学义务教育的有效供给。这一文献的发表也促使国内更多的学者对财政分权体制和义务教育供给关系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代表性文献如图一中所示的丁维莉等(2005)、傅勇等(2007)、张丽华等(2008)、赵力涛(2009)。(这部分为作者通过查找精准文献分析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除财政分权理论框架外,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也是奠定义务教育财政研究知识基础很重要的一个研究视角。从上面的图表可以看出,国外代表性经典文献如美国学者Berne 和Stiefel(1984)基于横向公平、纵向公平及财政中性三原则建立起一个相对全面完善的教育财政公平理论分析框架,为后续学者们研究教育财政公平提供了主要参考(钟宇平等,2014);美国学者罗尔斯在平等自由、机会公正平等和差别原则的社会公平正义观下,提出了儿童教育机会平等及给予弱势补偿的重要性。

 

目前国内不少学者探讨教育公平问题及政府教育政策实践都认可采纳其分配正义的原则(冯建军,2016)。国内方面,早期比较重要的高频高中介中心性共被引经典文献主要包括杜育红(2000)、王善迈等(1998)和王蓉(2003)。这三篇经典文献均从不同视角探讨了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公平问题。

 

下面总结一下:

 

1.通过Citespace绘制相关研究领域研究领域文献共被引的时区视图(操作番外篇提及,以图一为例)。从图一中可以得到以下信息:

 

发文的时间顺序是从左到右,由下至上排列的。

 

图中圈的大小代表被引频次的多少,以图为例,引用最多的为乔宝云、范剑勇、冯兴元于2005年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上的文章——《中国的财政分权与小学义务教育》。

 

2. 通过图一和后台数据,后台可以看到被引频次和中心中介性等相关数据。进行排序整理绘制表格(如表一)

 

3. 结合图一和表一能够从成百上千的文献中找到精准文献,然后我们对精准文献进行分析,着重分析其内在与外在关系。

 

总之,Citespace更像是一个整理工具,能够帮我们迅速找到精准文献,也能够较为直观的体现相关研究领域的热点以便于我们预测研究趋势。

 

敬请期待推文4介绍文献主题和领域共现分析哦~

 

这是Citespace系列的第三篇推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根据大家的反映情况,我们将在番外篇中为大家讲解一下软件的用法,有兴趣的同学也可自行百度。另外做个预告:在Citespace系列推文的最后一篇,我们会给大家献上尽量多领域的比较有特色的文献包+软件学习包。届时后台回复citespace即可,敬请期待——记得不是现在哦,是在本系列推文的最后一篇里。

 

如果这篇文章让你有所收获,请长按文末二维码关注本公号,我们会持续输出高质量的科研成长型干货推文的。如果你愿意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你的那些在学术成长道路上孜孜以求的科研小伙伴,我确信,他们会非常感激你。

 

还是那句话:学术成长之路,你不是一个人在奋战!至少以后不会了。

 

作者寒璃,资深游戏玩家,打游戏引发“腱鞘炎”。喜爱旅游、美食~~~~    

 

 

 

——END——

 

 

 

 

号主老踏:教授,博士后,社科科研工作达人,文艺老炮。知乎、简书「社科·学术成长」专栏作者,在行认证行家,分答认证答主。

加入联合创始人


如果你想成为学术链科研联盟的一员,获得自身的提高;或者,你也想和我们一起帮助更多科研新手快速成长,加入学术链科研联盟联合创始人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立马 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