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好”原则申报公式:清清照人“国社项目破解之道”讲座之二
文稿整理:袁丽清
图文编辑:西十二
【老踏编者按】
铛~铛~铛~铛!【老踏科研联盟】将利用四天时间,连续推送清清照人女士为我们带来的“国社项目破解之道”讲座系列推文。昨晚已经推出了这个系列的第一篇文章,点击阅读(插入推文链接)。希望这个系列推文能够在大家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最后关口,再给大家鼓鼓劲、提提醒。
清清是我们社科科研工作交流QQ群的元老级群友了,也是一位低调奢华有内涵的科研工作达人。在为数不多的几次接触中,知道她为人坦诚、乐于助人,在自己的学术研究中则更是超脱于功名,颇有几分悬壶济世的情怀与担当。单说这个关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的公益讲座,清清女士完全是把自己多年摸索与积累的经验倾囊相赠的,当时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我坚信分享成就未来,那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的未来。
再次感谢清清女士的无私奉献,也预祝各位2018国社申报,中!中!中!
第三部分:从大的方面来了解社科基金
上一次,黄老师(是群里的另一位开讲座的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他介绍的非常好,非常详细。他就是告诉我们怎样去填报国家社科基金的申报书。我现在是想从宏观的、大的方面去了解国家社科基金,然后我们再去好好地填写我们的申报书。
说下填报社科基金的体会,我现在想借用阿槑博士(是群内开出首场讲座的老师)的一个公式:申报成功=苦苦坚持+填报技巧+学术积累+运气。我现在把他的申报公式简化成四个好:一耐性好、二基础好、三本子好、四运气好。我觉得这个运气确实是需要的,我在开学的时候就跟国家社科基金一个评审专家也谈到这个问题,他也说,这个是需要运气的。连专家都也都认为,并且是好几个专家认为,运气是很重要的。
第一点:耐性好
接下来我们谈下:耐性好。这个耐性好是一个跟选题有关的问题,这是跟长期坚持一个选题。当然这个选题,我已经提到了,是一定要有延展性,不要就是你做完了,就不能再继续做研究了,起码是十年。中山大学黄仕忠教授他就说:“你要选择一个好的选题的话,至少是可以做十年的,也就是说,当你在这十年里面把它做完。”但是十年里的话,有些人可以做三个国家课题了,所以我觉得选题很重要。他就说:“如果你选了一个选题,你就七拐八拐,拐到头那里,你就捡到一些东西,然后你要绕出来,也就要花很长的时间。”所以选题很重要。长期坚持一个选题,那么选题的话,你最好结合自己这几年的研究,还有阅读,还有包括你这个学科在最前沿能够确立。并且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把这个选题适度的扩大或者缩小,试试,找一下不同的角度。
下面我想举一些例子,这些都是我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
http://fz.people.com.cn/skygb/sk/那里查到的。
可能大家会问,你怎么知道别人中了这么多,我觉得这都是很有缘的,因为我输入名字或者一些关键词的时候,这些都全部出来了。
大家把网址点进去,我给大家举个例子,看下这些牛人是怎样做科研的。
我举三个年龄段的学者,从他们的这个成长变化可以看我们以后怎样做科研。先举50后的两个,一个是浙江大学中文系的教授吴秀明。
吴秀明教授,从1991年到2015年,一共有5个国家课题,而且是从青年项目做起的,从青年项目做到一般项目,再到重点项目,你看下他的研究对象都是跟当代文学有关系,最早是“历史文艺学研究”,到第二个课题是“新时期长篇历史题材小说研究”,越到后来越大,已经到这个学科了,这应该是从讲师到知名教授的成长过程。
再看一下中山大学的吴承学教授。
这么多年来,从96年到现在,他都致力于文体研究,他这几年在《中国社会科学》上发的论文都是跟文体相关的。这是50后的学者,我们不仅可以从中看出他们的研究成果,更可以看出他们长期致力于研究,应该说是非常刻苦的。我给大家介绍下吴承学教授的两篇文章,他就谈了这20年来研究古代文学的这种历程。我觉得其他学科的学者朋友可以借鉴。
下面给大家介绍下60后。应该是各个高校的中流砥柱吧,一大批博导应该都是60后。大家看下浙江大学的胡可先教授。
胡可先教授的研究项目是非常有特色的,题目从小到大,但都始终有一根线的,出土文献跟文学的关系,而且他的研究方法也是非常的突出,就是“二重证据法”,就是王国维在20年前提出的“二重证据法”,就是地下的材料和纸面的材料相互证。他的研究方法非常的鲜明——二重证据法。
第二个60后,暨南大学的程国赋教授。
程国赋教授是从青年项目做到一般项目的,虽然三个课题的名称不一样,但都是围绕着小说展开的,你看下,有些学者就是在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他始终是有自己的根据地的。这也是我提的最多的,一定要有根据地,你一定要能立足,然后才能发展。
刚才我们提到的几位教授,他们都是有自己的根据地的,要么是当代文学一个小的题材扩大,要么就是研究的材料。我觉得胡可先教授就是属于新材料。但是现在在材料上占据优势是很难的。
接下来提到了70后,这也是我们群里面很多人,现在群里70~85,这个年龄段的比较多。这个阶段,我举的是湖南师范大学吕双伟教授。
吕双伟教授,1977年出生,他的研究周期就是三年一个国家课题。他的研究也是一个从小到大的趋势,你们看他08年的青年项目名称:清代骈文理论研究,这就是一个专题研究,到第二个就是一个现象研究,就是他可能在进行这个研究的时候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14年是晚清骈文研究,这就是一个综合研究啦。
再举一个70后的学者,就是暨南大学的赵静蓉教授,这是1976年的,也是非常的年轻。两个青年项目,一个一般项目。
你们看下这些学者都是非常刻苦的,哪怕70后没有到40岁,这些人也非常的努力。我想他们对学术是非常热爱的,而且他们对学术的看法应该跟50后、60后差不多。在这里,我想用一句话对这些牛人做一总结,我们刚刚看了他们的课题,那么的年轻,那下一步就是重点项目,再下一步就是重大项目了,肯定就是这样了。
我在小木虫上看到一句话觉得很有启发:有人说,科研就是逮住一个问题使劲研究。这个问题就是那些博导们的话,一定要有自己的根据地。选题可以是自己的兴趣,也可以从课题指南当中选,我觉得对于现在还没有方向,还很迷茫和茫然的这些朋友们,可以从课题指南中获得一些启发。但是不论你怎么选题,最重要的还是你长期坚持。像吴承学教授,20多年来,都在坚持他的文体学研究,他能够把文章写的那么好,能够发在《中国社会科学》上,而且古代文学的研究前沿在哪里,除了这个文学传播、接受外,文体学也是重要的一个部分。他的很多的学生,包括他的博士后,在全国各大高校的科研岗位上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我们来看一下2015年的申报指南对基础研究的评价,我们要知道基础性研究,长期坚持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有积累,就像拍脑袋瓜想起来的题目真的是不能做。就像刚刚一开始我给大家提到的,一开始我写《文心雕龙》,是很感兴趣,但是你想要作为一个课题申报,你又没有前期成果,你想就根本不可能。后来我查了一下数据库,《文心雕龙》的课题已经有9个了,而且这只是国家的,并且教育部的还有,并且15年立项的《文心雕龙》也有。它的视角是发生变化,一个是台湾的龙学研究,一个就是美国的《文心雕龙》研究,这就属于域外汉学这一块了。
2015年的申报指南说: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础研究要力求具有原创性、开拓性和较高的学术思想价值。那么应用研究,就像应用经济这样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较强的决策参考价值,推出能够体现国家水准的研究成果。国家社科基金还是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是指挥棒。当然有人可能会批评,这像是御用文人,国家让你写什么你就写什么,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国家发展来说,真的是需要。国家现在面临这个问题,它需要解决,所以我们这些学者们就应该为国家的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我想,这也是我们学者的一种历史使命吧?这是我真心这么认为的。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中国的学者,我们跟这个国家是息息相关的,国家发展好了,我们也能发展好,是不是?所以,今年这个文学的指南当中,文学跟市场的关系是跟现实紧密联系的一条指南,在这个指南下立的项目有4个。
那么,耐性好主要体现在:把最近五年的立项项目找来认真地读一下,这是需要耐性的,好多人没有这个耐性把这个五年的立项的项目找来看。不要求你全部看,至少你这个学科,就像我是学中国文学的,至少我要把中国文学这个立项项目看一下。如果大家的耐性非常好的,那就把党建、马列、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这些都看一下。就像文学的话,你不能光看文学,你还要看一下,历史的、宗教的、包括外国文学等等,这样的话,你在看这些题目的过程中,说不定就会对你有所启发。所以,我们还是不要太功利,还是尽量看。这个也花不了多少时间,一次看两年的,可能也就几天的时间。
耐性好的第一个表现就是把最近五年的立项项目找来认真地阅读。就像我研究文学的,那我不仅要看文学,还要看历史,因为文史哲不分家,当然哲学和宗教也要看一下,因为国家现在也在重视交叉学科的研究。交叉学科还是很有生命力的,从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很多的问题。比如历史地理学、文学地理学等等,都很有多的。从这些题目中寻找灵感和启发。
第二就是把最近五年的申报指南找来细心耐心地阅读。今年刚开学的时候,我跟一个国家社科基金的评审专家交流,好像说这个指南没有什么用,但是他说没有什么用并不一定意味着别的专家认为它没有用。可能中国文学、古代文学认为没有什么用,但是那些经济专业的,它可能就很有用了。因为我刚刚也说了,国家还是很需要这个智库,需要学者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国家现在出现了问题是需要智库来解决的。所以这个指南还是有用的,可能对于某些专业这个作用不是那么大。大家还是找来认真地看一下。
国家社科基金的应用性是越来越明显的,我们在选题的时候要有针对性,特别是应用性特别强的学科。像我们中国文学,我就举个例子,我们看一下2015年的课题指南,第12条是“文学与市场的关系研究”,最后公布出来的名单里面,关于文学跟市场的立项就有4个。第一个青年项目:商业经济生活跟宋明小说创作研究。我认为这应该是文学跟市场的关系,这是个很大的范围,还有其中三个是非常明显的。“大众文化与文学生产的关系研究”,就是跟指南是完全扣合的,也就是说国家很需要,就是从一般的理论探讨一下文学跟市场的关系怎么样,古代是怎样的,现在我们该怎么样做,我觉得这个题目显示出来的就是就这样的分配:一般理论,然后过去怎样,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然后现在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它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怎样的,所以这条指南它是有背景的。
我们的习近平总书记,在10月15号的文艺座谈会上发表了讲话里面就强调: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味。我想国家已经看到了,我们这个市场很混乱,我们现在这个价值标准,我觉得这个价值体系跟以前是不太一样的,所以文艺作品对我们的引导也很重要。国家也在努力扭转这个社会风气,而我们学者应该怎样做研究,怎样去扭转,把这个社会风气扭转过来。所以,这个题目我觉得还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大家不要觉得这就是御用文人,好像就是国家需要什么你就做什么。但是我觉得有些问题确实是国家亟需解决的,作为生活在其中的学者,也应该参与到其中,这样你的学术才不会觉得那么孤独,你会觉得你的研究也是很有价值,很有意义的。
第二点:基础好
第一,现在看重的是项目申请人的前期成果,参与人的成果不再列入其中了。第二,大家在填报的时候,可以在申报书条件保障,完成本课题的时间保障里面列举下参与人的情况,但是在活页当中是没有体现的,就是说通讯评审只能看到你的前期成果。所以只有入围了,才会被评审的专家看到。我自己的理解就是,现在国家课题还是强调主持人你自己的实力,你能不能把这个课题做下来。可能国家也看到为什么那么多课题不能按时地结项,比如说,你的课题在设计的时候制作的非常好,但你是拿了别人的前期成果充数的,那你自己完成的话就有困难了。我想也是国家设计这个表格考虑的,因为这个表格也不是我们一个人设计的,是我们国家那些资深教授在设计这个表格,大家相信他们在设计这个表格的时候,有这样设计的理由。第三呢,一般前期成果最好5~6篇相关的论文比较合适,太多了会被认为课题已经被做完了,不需要资助;太少了会觉得积累不够,难以胜任。
第三点:本子好
这个是要内容充实、条理清晰、语言简洁有力。内容充实不需要做太多的解释,无论什么时候都需要内容充实,我们写论文、讲课或者其他都是需要内容充实的。第二,排版要美观,这个我们平时写论文都得到了训练。申报书的质量好坏决定于平时的打磨,内容充实与否也是决定于平时。对这个本子平时是否有思考和研究,你思考的越深,你的内容也就越充实。语言的简练也是可以通过平时的论文写作获得的。还有一个排版技巧也是平时获得的。所以,我们一再强调平时一定要有积累。你的本子写的好不好,你的排版内容,还有其他方面,都要靠平时的积累。格式一下写的很好,也是很难的。
第四点:运气好
运气好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就是我们的申报书能够出省。因为它实行了限项申报,每个省都有指标、有名额,但是自从教育部跟国家社科基金分流之后,我们的机会就有很多的。你们可以关注一下,国家社科基金申报的项目总数跟教育部的总数,你会发现自从分流以后我们的机会真的是多了很多了。
第二,被分到的通讯评审组的本子都写的很好,自己的稍微不好就容易被淘汰掉。毕竟只有1/3的机会。你想,一个评审专家评20~25份,也就是说8份能够入围,你如果入围之后,进入会议评审,又在这个8份里面评出1/3,最后可能只有两到三个人能够立项。有的专家说过:通讯评审不是让你通过的,主要的目的就是让你不过。我们要清楚地了解,通讯评审不是让你通过的,主要的目的就是让你不过。那我们要怎么做呢?就是让通讯评审看了我们的申报书之后不能让我们不过,这就成功了一半了。
第三,选题要吸引评审专家的眼球,但是每个人的兴趣点不一样,能不能都抓到眼球,这也是看运气的。哇,我一看这个题目,我就觉得特别感兴趣。但是,我们要有五个人评,只有一个感兴趣也不行,其他四个人不感兴趣,也就被淘汰掉了,这也是看运气啊。
第四,我们的选题恰好能够吻合当年的选题指南。这也是一种运气。
未完待续
主讲人、主持人简介(为讲座开出时的2015年9月29日的个人简介):
主讲人中文-清清照人:文学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参与3项省部级课题,主持校级项目1项。在CSSCI等各类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另有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论文1篇。(惊爆内幕:清清女士长期关注国家社科基金申报,致力于国社项目的破解之道。本次讲座将首次公开她的独门绝学,以惠及广大群友。)
主持人西马-Diane:国内排名前五高校哲学博士,一线城市高校讲师,群内元老级人物,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面和高校思政公共课教学领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贡献,为人耿直爽快、声音甜美。怎奈为人低调,不肯提供更为详细的个人学术简历。
——END——
号主老踏:教授,博士后,社科科研工作达人,文艺老炮。知乎、简书「社科·学术成长」专栏作者,在行认证行家,分答认证答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