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荐:从审阅者角度谈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申报书写作

作者:灵吾玄志

图文编辑:月如洗

 

 

 

感谢老踏科研联盟前段时间登载了我成功申报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的体会《35岁零起点科研小白如何在5年内拿到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019年的项目申报提前了半年启动,最近有老师来和我交流申报的经验,承蒙信任,把申报书发给我看,请我提点建议,让我感到受宠若惊。虽然我不是各级各类课题的评委,专业领域也不尽相同,但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审阅一篇申报书的视角是类似的,项目申报书写作的基本原理和技巧也是共通的,借此机会,一并分享一下。

 

 

一、课题名称必须高度吸睛,一目了然

 

相信大家如果看见诸如“王者荣耀”“是朕”“史珍香”之类的人名必定印象深刻。同理可证,给自己的课题取个高辨识度的名字,就像给儿子取名一样重要,能让评委觉得哪怕是坨“shi”,也真是香。所以课题名称的确定是重中之重,要力求让评委一看题目就感兴趣,而且对课题的内容有个基本的了解。因此,以下两点技巧值得借鉴。

 

1. 跟上时代趋势

 

这部分内容大家听主播的语音吧,这里不展示文字了。

 

2. 活用命名规范

 

一个好的课题名称最好能马上体现本课题的研究对象、视角、理论基础及研究目标等,便于评审专家快速了解你的课题情况。大家在知网搜寻高质量文献时,不也是遵循“大多看标题,部分看摘要,少数读全文”的原则么,某些期刊编辑在收稿的时候也是这么处理的,所以可以套用以下命名规范(摘自某课题申报指南专著,时间关系不标出处了):

 

模式1、研究背景+研究对象+研究内容

例: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研究

 

模式2、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例:农村地区小学生就近入学情况调查研究

 

模式3、理论依据+研究目的+研究方法

例: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证研究

 

模式4、理论依据+具体手段+研究目的

例:运用多元智能理论通过多元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模式5、理论依据+研究对象+研究内容

例:基于建构主义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变革研究

 

模式6、研究对象+具体做法+研究目的

例: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变式练习巩固学习效果研究

 

在课题命名的时候,还要注意消除赘余表述,毕竟题目还是要精炼。如“……的构建与政策研究”,一般实证性研究在最后总是遵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政策建议这样的套路,所以“政策”这种字眼可以在标题中删除掉。

 

二、内容表述写好关键段落,图文并茂

 

很多申报书写得不可谓不认真,但是密密麻麻的文字让人看着发蒙,相信从评委的角度来看,要审阅几十篇申报书会读得很辛苦。所以尽可能做到以下三点:

 

1. 问题意识凸显

 

很多申报书生怕让评委觉得研究内容不够丰富,所以写得云里雾里,反而使得研究不够聚焦。一定记住,一个课题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而且对评审专家来说,只想知道三个最基本的问题的答案:

“想干啥?”

“怎么干?”

“能干出啥来?”

好吧,请大家认真回答好这三个简单粗暴的小问题。

 

在申报书的写作中,务必要凸显问题意识,让评委一眼就看到本课题想解决的核心问题。比如可以运用设问的写作手法,在引言部分第一句直接抛出一个问题:“……是有必要的吗?”(暴露了俺文科生的内心)

 

2. 深耕关键段落

 

根据心理学的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一般评委会认真阅读起始段以明了课题拟解决的问题,以及总结段以了解研究趋势及不足中间的长篇累牍必须有,但是作用反而相对要小些。因此,在这些关键段落出现问题,后果比较严重,特别是出现低级错误的话,更是自毁招牌。比如这两天我曾看过一篇申报书,在B表中出现了下面的问题:

 

在“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中出现了:“造成了……规模偏小等无奈”,是否应该改为“……等问题?”

 

在“研究现状和趋势”段落中出现了:“本研究拟在围绕这些未解问题……”,显然,这里的“在”一字多余。此外,在这个段落中还出现了“本着……的路径”,是否应该改为“遵循……的路径?”

 

而且这些问题恰恰出现在起始段和结尾段,就好比后背上有块斑大家不一定看得到,脸上的青春痘就众目睽睽啦。所以,在关键段落遣词造句务必反复推敲斟酌,确保万无一失。(俺是无可救药的文科生)

 

3. 一图胜过千言

 

评委要阅读众多的课题申报书,大段的文字描述注定是枯燥乏味的因此能绘制图表的一定要绘制图表。这就好比在大学课堂里,谁都不想听一个老师读一遍ppt上的长篇大论一样。所以我的申报书在研究框架、内容、思路、计划、成果部分使用了五张图表。很多老师在绘制研究框架与思路图上比较在行,研究现状的梳理、研究内容的呈现就有点不知所措。在这个问题上,建议大家去看点介绍思维导图的书,会找到更多灵感。老踏在这个方面也是行家里手。再比如,我在前几年研究翻转课堂的时候,就曾编过这样的一张表格:

 

序号

年份

创建人

名称

课前

课中

课后

1

2011

杰姬·格斯丁

环形四阶段模型

概念探索、意义建构

体验参与、展示应用

 

2

2011

罗伯特·陶伯特

翻转课堂结构模型

观看视频、针对性练习

测评、解决问题、总结反馈

 

3

2012

曾贞

“反转”教学图示

讨论并提出问题、观看视频

深入问题进行探究

 

4

2012

张金磊

翻转课堂教学模型

观看视频、针对性练习

协作学习、成果交流、反馈评价

 

5

2013

拉姆齐·穆塞莱姆

探索—翻转—应用模型

探索、翻转(观看视频)

应用

 

6

2013

张金磊

基于游戏化学习理念的翻转教学模式

知识传输、情境设计、关卡设计

任务分工、探索尝试、应用与挑战、反思、评价、颁奖

总结、下一轮计划

7

2013

钟晓流

太极环式翻转课堂模型

教学准备(师)、记忆理解(生)

应用分析(生)、综合评价(师)

 

8

2013

汪晓东

翻转课堂教学流程

发布资源(师);自学(生)

指导、点评、答疑(师);练习、汇报、讨论(生)

平台交流(师);上传作业(生)

9

2013

王红

翻转课堂教学模型

创建教学视频、制定课前练习、自主观看视频、课前针对练习、社交媒体交流

确定研究问题、独立解决问题、协作探究活动、成果展示交流、教学评价反馈

 

10

2014

陈怡

翻转课堂教学模型

备课、准备资源、布置任务(师);学习知识、确定问题(生)

合作探究、个性化指导、巩固练习、总结点拨、反馈评价

 

11

2014

张其亮

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

教师在线模块、学生在线模块

教师课堂模块、学生课堂模块

 

12

2014

吴忠良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

知识传递(看视频、做习题、在线交流)

拓展升华(协作学习、分组讨论、个性辅导)

评估总结

13

2014

刘锐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过关任务、知识传递

组织讨论、自主探究、小组协作

上传作品

14

2015

潘国清

翻转课堂的螺旋模型

观看、记忆、理解;反思、评价、产生问题

释疑、讨论、分析、应用;总结评价

 

 

这样的梳理,让评阅者一目了然,而且自己也更容易看出各流派之间的优劣。同时要注意,研究现状的梳理可进一步突出以往学术界的争端及分歧,择其一跟进深挖,这是在分歧中寻找本研究后续切入点、突出本课题价值的好机会,一定要把握住。

 

最后,提一句不是废话的废话,衡量一个课题的四项标准是:选题新、方法新、材料新、结论新。

 

请大家看着自己的申报书,关起门来问自己三遍:“我的研究哪里新?”

 

 

好,关于从审阅者角度谈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申报书写作,我就分享这么多内容,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启发,请把它推荐给你的科研小伙伴,以此来帮助那些在学术成长道路上孜孜以求的人,让我们一起成长。

 

还是那句话:学术成长之路,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作者简介:

 

灵吾玄志,某高职院校副教授,211高校工商管理在读博士生。

 

 

 

 

——END——

 

 

号主老踏:教授,博士后,社科科研工作达人,文艺老炮。知乎、简书「社科·学术成长」专栏作者,在行认证行家+答主,咨聊认证专家,公号同名荔枝微课直播间主理人。

 

加入联合创始人


如果你想成为学术链科研联盟的一员,获得自身的提高;或者,你也想和我们一起帮助更多科研新手快速成长,加入学术链科研联盟联合创始人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立马 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