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研究基础力促科研项目申报胜算:听听三级教授怎么说

 

 

文 | Tony

编辑 | 月如洗

 

 

老踏编者按

 

 

一想到我们这期国社项目私训营的导师团队,我就忍不住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原因呢,其实也很简单:你想啊,这些日子里,每天都看见这么多科研大神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奋战在辅导学员的工作一线,任劳任怨、废寝忘食、不计成本、不计代价地进行一对一的干货输出,然后呢,你能相信吗,这些大神每天还叫我踏神,你们凭良心说,我能不开心嘛我,艾玛,人生巅峰那个耶。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国社项目私训营导师tony的群内讲座,题目是《研究基础力促申报胜算》。注意,人家tony老师可是三级教授哦,是双博士哦,然后还是叫我踏神的人哦,人生巅峰,那个耶。感谢tony老师!

 

 

 

一、“研究基础”认识论

 

 

(一)惯于先看研究基础

 

诸君看看活页,通讯评审意见表中的评价指标“研究基础”的权重,是2(对比选题3、论证5),但却不可以小视。就在下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委的经验,以及和同行交流的情况来看,习惯于先看研究基础的评委不在少数。

 

 

我们再看看指标说明,讲的是“主要考察课题负责人的研究积累和成果”,这一句话真的是“不能承受之轻”!专家评分最低分是3分,往上走依次是4、5、6、7、8、9、10分。7分(不含7分)以下在这个评价指标上就没有优势可言,往重里说,申报书可能无戏了。

 

(二)研究基础好比符号

 

好,我现在和大家跳开一下申报活页,讲一个符号学的概念,来帮助大家深度理解“研究基础”的符号意义。

 

符号是人类特有的发明,它主要是表征事物的意义,但却不是事物的全部意义,甚至有时候只是部分意义,但它却具有独特的价值。譬如:称呼某某某为“大胡子”,这样的绰号易于辨认,但却不是此人的全部特征,但于人类自身认识人的特点来看,足以形象地形容一个人。

 

类似地,当通讯评委(当然是匿名评委)拿到你的活页,瞄一眼你的研究积累和研究成果,大抵可以评价一句“这是个老家伙”“这是个新毛子(新手)”“这个是嫩角子(新手)”等等,他为何能贴出这样的标签呢?源于他对研究基础和研究成果呈现的评估。

 

诸君看看,评委一句贴标签的评价,就是符号(评价贴的标签)部分表证了事物(活页论证)的意义(活页有价值可以入围或是不入围),此处允许我开心地笑一下,因为我跳过国内“申报学”大咖的既有说辞,用了一套新理论来阐释这个道理。

 

易言之,研究基础重要还是不重要,符号学有可解释的根据(即有理论支撑)。

 

(三)评委评价的小逻辑

 

当然,评委的评价不是随随便便的判断,其根据是你的本子所透露的信息。

 

这个信息有没有冲击评委的大脑?

有没有冲击评委固有的认知模式?

有没有冲击评委的审美习惯?

 

这部分内容跟其它部分的填写一样,有一定的形式与内容上的要求,就是在形制上有要求,这个问题下一部分来讲。

 

(四)间接相关似不相关

 

昨晚也在学员群里面讨论到研究基础的问题。有问题是“研究基础若是没有相关的怎么处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很要命,都没有相关的,要自圆其说,得有多大的语文功夫,你才可以说你的和它的(题目)有关联?

 

如果放间接相关的论文,不是不可以,前提是关键词、核心概念、问题域、核心观点得有明显的相关之处,否则就是不相关,或者很难被认为是相关。

 

(五)前期成果有三种类

 

活页说明中把前期研究成果分为论文、专著、研究报告等。特别说一下,这里的等是不可以等的,一般就是这三种(黄忠廉教授观点)。有前期,就有源头活水;零基础不宜申报,是从领先同行、立项后结项、举荐者心理(评委)来说的。

 

诸君从惯例上看,一般填10项前期成果,至少填写5项,这个数字充分说明总得有基础,而不可以说自己是巧妇,就可以为“无米之炊”。

 

二、“研究基础”实践论

 

 

(一)硬伤治好了再上路

 

前期成果一般只写论文、专著和报告,其他的奖项、项目和会议都不要;

 

投稿未刊的论文不能凑数(莫要肉不够豆腐来凑);

 

规避成员成果误入(2015年起只填主持人的);

 

忽视今年活页中前期填写成果要求——前期相关研究成果只填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如论文、专著、研究报告等)、作者排序、是否核心期刊等,不得填写作者姓名、单位、刊物或出版社名称、发表时间或刊期等。申请人承担的已结项或在研项目、与本课题无关的成果等不能作为前期成果填写。

 

(二)如何去凸显相关性

 

著作全部入选,然后论文,报告植入其间,尽量填满10篇。篇篇与课题相关,篇篇具有相同问题域。

 

成果填写是释放相关性的信号,不相关不来排队,来排队必列出(彰显)期刊和出版社的重要级别;

 

具体方法可以参考老踏老师提供的诸多示范活页,譬如分栏填写、列表填写。

 

(三)如何表达核心观点

 

今年延续2015年之后的做法,将核心观点放到研究基础中,这就让研究基础的写法增添了内涵(让研究基础有更多的话要说),而不是仅仅列一些名字在那里。而且只填写自己的观点,而不包括成员成果的观点。

 

我们要统一一下认识,核心观点是活页填写之前的结论,是在论文或专著中的观点,而不是拟报项目的预测性结论(这点要区分2014年以前的)。

 

避免吸睛不够(申报书是注意力经济)、观点的逻辑感不好、文字的淬炼不够、文本不具有审美性。尽可能超越各项成果之间不同层级关系,提出更大更高更鲜明的观点。

 

核心观点深加工(避免粗加工),综合各篇的形而下观点,提出形而上观点;注意核心总观点与拟报选题的名称所隐含的相关性;把最宏观的观点亮出来。譬如,“民族性是值得追求的一个目标,多样性也是值得追求的一个目标”。忌讳长段论述而淹没观点。

 

三、“功夫在诗外”新解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做成事的核心是躬行。我想不妨在申报学中提倡“知行合一”的申报哲学。讲知行的本体论,即知行是本体,把这个认识清楚了,对“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就会有刻肌刻骨之感。

 

“私训营”的本质是规训,即作“形制”上的规训;要写一份我这样的报告书也很容易,只要下功夫看够***300问、***100问就可以,问题是占领理论制高地容易,从从容容地把活页“盘”到会议评审的桌上就很难。

 

申报课题背后有一个明白的道理,“由表入里”。从形式上,申报课题是看一张活页表、一张申报书表,都是表;从内容上看,评委要从千篇一律的书面表达中看出不一样的表,这就不是形式了,而是内容(犹如被条的里子,暖和不暖和不看被面,看里子,是不是纤维、棉花、蚕丝、鸭绒或鹅绒)。

 

所以,“春天播谷,秋天谢神”,这句话具有深刻的教育学意义。念完硕士再念博士,以及再做博士后,都是在不断地积累、不断地等待,我们对等待的预期来自于实打实的前期研究基础。

 

我们对申报立项的自信心来自于扎扎实实的根柢之功,是发表一篇论文之后又发表一篇论文,再发表一篇论文,是写完一部专著之后又写完一部专著,再写完一部专著,是立项一个课题之后又立项一个课题,再立项一个课题…… 像这样“一棒一条痕”般良工心苦而至的自信心。

 

P.S.在下的博士论文《***现代境遇及教育研究》,博士后《**教育共同体研究》,公开发表题目上含有“**伦理”、“道德性”、“**性”、“共同体”等关键词的C刊10篇,**年课题《**共同体**》获国家哲社[哲学-伦理学]立项。

 

最后,让我用老踏国社私训营的导师栀子老师提供的这句话作为结语:

 

“你不会的东西,觉得难的东西,一定不要躲。先搞明白,后精湛,你就比别人优秀了。因为大部分人都不舍得花力气去钻研,自动淘汰,所以你执着的努力,就占了大便宜。”

 

 

感谢她的善意,我抄过来作为结语,我们共勉。

 

 

作者简介

Tony先生,重庆丰都人,教育学三级教授,先后于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获法学博士、教育博士及教育学博士后经历,芝加哥交换学者;国社项目通讯评委,南大CSSCI评审专家,华东师大理解教育所特聘教授;三个专业硕导(伦理学、教育学、思想政治)。

 

 

——END——

 

 

 

 

号主老踏:教授,博士后,社科科研工作达人,文艺老炮。知乎、简书「社科·学术成长」专栏作者,在行认证行家+答主,【学术链@老踏】荔枝微课直播间主理人。

 

加入联合创始人


如果你想成为学术链科研联盟的一员,获得自身的提高;或者,你也想和我们一起帮助更多科研新手快速成长,加入学术链科研联盟联合创始人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立马 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