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公示是给那些不知道自己没中的人看的

 

 

文 | 老踏

编辑 | 月如洗

 

我的微信公号自从转型为科研成长型公众号以来,向我咨询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申报问题的用户层出不穷、络绎不绝——希望大家明白,当我这么说的时候绝不是在炫耀,而是在吐槽。是啊,我也是会吐槽的啊,我凭什么不吐槽啊。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一名每天24小时,一年365天随时待命而没人跟你倒班的接线员,你必须随时随地准备好被铃声打扰——吃饭时、睡觉时、上厕所时、赶火车时、看电影时、洗澡时、上课时、开会时……你是会觉得自己很牛气,还是很郁闷呢?

 

唯一的不同在于,接线员有工资可赚,我不仅是无偿的,还要自己倒贴手机流量费的。

 

好吧,我有情怀,我是励志哥,我得给大家传递正能量,所以吐槽结束,我想和大家叨叨一下关于改变科研项目申报观念这回事儿——似乎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会是个问题,而在我看来,这几乎就是全部的问题。

 

要知道,我们从来不会像自己以为的那样受制于人、受制于体制,我们只是受制于自己的错误观念。

 

必须承认,这些错误观念也曾让我深受其害。我有过太多科研项目申报失败的经历,而这种失败和我的错误观念密不可分。当然这是在后来的后来的后来……我才逐渐意识到的,因为我发现,受到这些错误观念伤害的人,并非只有我一个。

 

比如,我们往往会这样认为:天下乌鸦一样黑,各级各类项目评审暗箱操作、潜规则盛行、显失公平,因此,作为没有背景、没有资历也没有影响力的“三无”人员,裸报科研项目,意味着当分母、做炮灰,意味着自讨苦吃、热脸去贴冷屁股,画面好美,大家自己补。

 

我也曾被一句话深深戳中痛点,这句话是:项目公示是给那些不知道自己没有中标的人看的。对此我深有体会,提交申报材料之后望眼欲穿地等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烂,然后充满期待也满心焦虑地打开公示名单,查找自己的名字……果然,天下乌鸦一样黑,那里面真的没有我的名字。

 

但是现在我要和大家说,我们千万别因此就牢骚满腹,被这些错误观念裹挟。因为在我看来,这些观念比失败本身更可怕。因为它们会让我们坦然接受自己永远无法中标科研项目的结果——哪怕这个结果只是我们幻想出来的。

 

我们会说,就是这样啊,科研项目评审就是如此不公平,如此欺负三无人员,如此黑暗啊。所以,项目申报的失败就不是我的问题了,而是环境太差、体制太差,是学校社科处的处长太缺德,是省社科规划办的主任太混蛋,是评审专家们太流氓。然后,我们就可以不对自己的失败负责,可以把自己伪装成一个怀才不遇的受害者,顾影自怜地面对上天强加给我们的多舛命运。

 

这里问题的关键在于:当你已然预设了失败的结果,并且把自己的失败描述得如此楚楚可怜、感天动地,那你还有什么勇气和决心去获得成功呢?

 

作为一名每天24小时,一年365天随时待命并且没人跟我倒班的接线员,大家经常问我的科研项目申报问题,有这样两类:

 

 

第一类问题。比如:

老踏,我博士刚毕业,新入职高校参加工作,我能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吗?

老踏,我的教育部项目还没有结项,能否申报国家民委的民族问题一般项目啊?

老踏,我还有两个月就35周岁了,还能申报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吗?

老踏,我该如何填写全国教育规划项目申报书中的经费预算呢?

……

 

我想说的是:当你这样提问的时候,其实就已经表明你并没有准备好——因为,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以在项目申报公告中找到确切的答案。

 

恕我直言,当你浪费了这么多的时间精力去满世界找人,然后用占有别人时间精力的方式去寻找一个只要花上20分钟阅读项目申报公告就能解决的问题,这是对别人的不公平。你是在把自己的问题转嫁成别人的问题,用自己的麻烦去骚扰别人。

 

另一方面,当你这样提问的时候,其实你是在逃避——这说明你并没有真正想要申报这个项目,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进而用骚扰别人的方式去逃避项目的申报。

 

说得再直白点,一个连项目申报公告都没有耐心去认真学习领会的人,凭什么认为自己配得上这个项目?

 

还有另外一类问题。比如说:

老踏,我的前期基础很单薄啊,只有一篇北大核心期刊论文,这样申报能中标吗?

老踏,只剩下一个月了,可我的选题还没有确定,天啊,这样申报真的好吗?

老踏,省社科规划办只给我们学校三个名额耶,只有三个啊,我的申报书根本出不了校门的,我该怎么办?

老踏,我们学校的教授名额都被占满了,就算我拿到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也无法晋升职称的,我该咋办啊我?

……

 

坦白讲,这类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而是赤裸裸、明晃晃的吐槽。我发现很多人加我个人微信,向我提问的目的只是为了告诉我自己是多么怀才不遇,多么值得同情,然后我一旦对他(她)报以同情,他(她)就可以心安理得接受自己无法中标科研项目的事实,哪怕除了吐槽,他(她)从来没有为这个梦想做过一丝一毫努力。

 

很遗憾,那些每天24小时,一年365天随时砸向我的问题,90%属于上面这两类。从现在开始,对这两类问题我将不做任何回应,这不是清高,而是自律——我已经44岁了,未来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供我如此浪费了。

 

还有一个问题我想单独拿出来重点说说。那就是:

 

老踏,请告诉我哪个项目比较容易中标啊?

 

坦白讲,当我看到这种问题时,恨不得回答说你可以去死了。先别急着来打我(你来打我啊你来打我啊……),我举一个例子。

 

读博士的时候,我们专业这一届有9个博士。记得是在博二的时候,学院有个博士生科研扶持项目鼓励大家申报。于是,我认真准备申报材料,找导师签字,提交,等待结果。

 

结果是,中标了5个人,没有我。而在我们9个博士生里面,有一个同学拿到了去美国访学一年的机会,她没报——她现在在清华工作,去年11月我去北京开会时还见过她一面的,依然是楚楚动人风姿绰约……;还有一个同学人家是企业首长,自然没有心思报。

 

说起来这个项目也太容易中了吧,七分之五啊!可我就是没有中啊。好在后来,一年之后,我拿到了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这个项目的中标率不到15%。后来我还中标了国家民委的民族问题研究一般项目,这个中标率估计只有7%左右。

 

我想说的是,我们申报科研项目不是抽奖买彩票,概率分析那一套毫无意义。你做得不好,99%的中标率,你依然无法拿到;你做得好,1%的中标率,你照样可以拿到!

 

关注我公众号的朋友可能会发现,对于科研,我一直强调改变认知的重要性。申报科研项目也是一样,改变认知永远比拥有技巧更重要。所以我在这里用了这么多的篇幅去和大家交流认知和观念的问题,请允许我再说一遍重点:

 

我们从来不会像自己以为的那样受制于人、受制于体制,我们只是受制于自己的错误观念。我们要做的只是,别让那些错误观念毁了你的科研项目中标梦。

 

做好自己能够把握的部分,其他事情留给命运去安排就好了。而且我的体会是,当你把自己分内事情做得足够好的时候,外部环境,那些曾经困扰着你、让你深受其害的问题,往往都会朝着有利于你的方向发展——我第一年参评教授的时候被淘汰出局了,因为我是新来的,职称评审会上没人肯为我说话。第二年,我顺利晋升了教授,因为有一个评审专家实在看不过去,说人家老踏的科研成果都够评咱们这里的三个教授了。是的,他们已经不好意思不让我晋升教授了。

 

天上不会掉馅饼,命运不会恩宠一个不值得恩宠的人。而当你把自己的分内之事做得足够好时,天上的馅饼就会掉下来,命运也会走过来恩宠你。

 

你只需要证明,你值得。

 

好了,这篇文章的主体部分就是这样一些内容了,如果这篇文章让你有所收获,请长按文末二维码关注本公号,我们会持续输出高质量的科研成长型干货推文的。如果你愿意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你的那些在学术成长领域孜孜以求的朋友,他们会非常感谢你。

 

还是那句话:学术成长之路,你不是一个人在奋战!

 

老踏新书推荐

 

 

 

 

 

——END——

 

 

 

 

号主老踏:教授,博士后,博士生导师,社科科研工作达人,文艺老炮。知乎、简书「社科·学术成长」专栏作者,在行认证行家+答主,【学术链@老踏】荔枝微课直播间主理人。

 

加入联合创始人


如果你想成为学术链科研联盟的一员,获得自身的提高;或者,你也想和我们一起帮助更多科研新手快速成长,加入学术链科研联盟联合创始人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立马 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