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社项目申报我有7点经验,总有一点帮到你
文 | 王韶华
编辑 | 月如洗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上午好!
非常幸运地拿到了第二项国社科项目,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省社科办和燕山大学社科处各位老师的认真负责,在此表示感谢!借此机会,向大家汇报一下我申请国家社科的心路历程和一点感悟。
001 积极尝试、屡败屡战、直到成功
只要有申请的机会,不管级别是高是低、经费是多是少,我都积极的尝试,失败的教训比成功的经验要多得多,但写的过程实际上也正是你不断反思、梳理、总结、提高的一个过程,因为每种项目的申请书模板都不同,所以你就需要重新组织提炼你的研究内容,每次都会有不同的发现,有人说好论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我觉得也同样适用于申报书。
002 工作重心向申请项目倾斜
工作之后,我们要平衡家庭和工作、工作中要平衡教学和科研、科研中要平衡论文和项目,关于家庭和工作孰轻孰重,教学和科研孰轻孰重我不敢妄论。科研中,我感觉论文和项目是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哲学命题,刚工作时还不是摆脱学生时期的思维惯性,觉得论文最重要,有了论文自然会有项目,于是我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写论文上,三年时间发了15篇左右。但项目并没有多大进展,后来我就想如果我把写论文的精力放在写申请书上,那肯定会有效果啊,因为写论文有时可比申请书麻烦多了。
所以我转变观念后,项目有了好转。2016年我同时获得省自然、省社科、省社科联、国家社科的资助,所以在哪付出在哪就有回报。
003 写申请书是日常工作,而不是临时工作
不管是写论文还是申请书,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隔一段时间再去看,会有很多不一样的想法,所以我们应该打持久战。2016年那个本子我是从8月份开始写,一直写到1月份,最终的版本和最初的构思完全不同。京津冀工业分行业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及协同减排的路径研究—京津冀工业分行业能源强度的区域差异及协同降耗的重点行业选择与路径研究京津冀工业分行业能源强度的空间相关性及协同降耗的路径分析,我都不知道这是怎么发生的。
004 不破不立、打破固有思维
我博士研究的是基于低碳经济的能源结构优化,我一直以来也都是围绕这个在申请课题,即使我慢慢意识到能源结构调整只限于理论探讨,实际应用难度较大;即使我意识到低碳经济已经不是热点,我仍然在坚持,一方面是因为我不甘心,觉得研究了这么长时间的课题如果不立项就太可惜了。另一方面是因为我懒,这个选题我熟悉,很多材料,尤其是有现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但是连续的失败,也让我调整了选题,2016年我写的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能源强度。
去年时间紧任务重,因为我2016年那个项目在去年11月底向省社科办提交的结项材料,本以为没资格再申报,但去年有一个新规定就是只要3月5日前已向国家社科办提交结项材料的,可以申请本年度项目。所以,得益于咱们省社科办老师的高效率,我才有了这次机会。
我想了想,从选题到最终版用了25天左右时间。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我还是选了一个新的方向,绿色发展,25天中光梳理文献我就用了15天左右。我把爱人和孩子送回老家,全身心投入进去,一天最多睡四五个小时,脑袋一直处于那种亢奋状态,根本睡不着,买了点挂面,什么时候饿了就下面吃,20天好像是只出过2次门,电脑都不敢关,原因是我刚开始梳理文献时,从下午5点多到晚上12点多写的东西,一直在点保存,可最终什么也没保存下来,当时气得怒吼一声,差点把电脑砸了,毫不夸张的说眼泪都掉下来了,没办法,只能趁热打铁,又整理到了早上将近4点。
总之,别人要什么才写什么,而不是自己有什么就写什么。
005 有压力才有动力
这一点对我而言是最重要的。我觉得以前我的种种缺点,包括懒惰,拖延,不愿意换选题等等都是因为没有压力还没有那种迫切性。但是2015年发生了几件事,第一就是我爱人中标省自然项目了,我没中,脸上挂不住,我寄希望于教育部人文社科和国家自然项目,结果还是没中。
所以在国家自然项目公示的第二天我就开始构思了,大概写了半个月,当我有些懈怠时,9月份评职没评上,对我的刺激真的很大,而我爱人当年已经评上了,生活在一起的两口子差距咋这么大,于是我化悲愤为力量,继续构思,而且每当我不想写时,我就想想如果明年还是没中的话,评职还会难受,效果真是很明显。所以一定要逼自己一把,必须要给自己找点刺激找点压力,有压力要上,没有压力制造压力也要上。
去年我也给自己找了点压力,我们学院从2017年开始每年年底都会开一次总结表彰大会,设立各种奖项比如科研新星等等,本来没我啥事我也能接受,可每次坐我旁边的同事都会预测,这一个肯定是你可每次都不是我,我很不舒服,所以我想今年一定要得一次。
006 立项才是最终目的
我以前在写申请书的时候,经常想的太多,如我会想如果我这么写,以后结题时做不出来怎么办啊,有这种顾虑,必然会限制我的构思。到后来也就麻木了,先立项再说吧,以后的事就交给命运吧。
007加强交流、增强信心
这个特别重要。我爱人是东大的老师,我们是同行,我经常会把我的研究内容复述出来,然后追问,你觉得我这个研究内容的研究目的是什么,难点是什么,如果由你接着往下写,你会研究哪个问题,等等。通过这样的思考和讨论,我的思路会越来越清晰。不过到最后她也烦了,说让我对着她的照片去讲吧。
我们燕山大学社科处每年都会组织校内经验交流,还会请专家做讲座,预评审等等,我受益良多。正是在这些交流中,我才掌握了申请书的写作原则和技巧,才明白了论文和课题的不同,论文可以仅限理论探讨,但课题必须要有实际的应用性,我才放弃了能源结构调整。我才知道近几年的政府规划中已经不提碳排放了,我才调整了选题。正是通过他们的介绍,使我认识到并没有那么难,增强了信心。
以上几点是我的一点感悟,敬请指正。最后,预祝我们省明年的立项数再创新高!谢谢大家!
好了,这篇文章的主体部分就是这样一些内容了,如果这篇文章让你有所收获,请长按文末二维码关注本公号,我们会持续输出高质量的科研成长型干货推文的。如果你愿意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你的那些在学术成长领域孜孜以求的朋友,他们会非常感谢你。
还是那句话:学术成长之路,你不是一个人在奋战!
注:本文摘编自燕山大学王韶华老师在河北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19年立项情况总结暨2020年申报动员会议上的发言材料,编辑时略有删改。若有侵权,请联系laota0909,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去。
由老踏科研团队核心成员
Ray Lee、Norma、司马仁、笔途、研达
5位老师耗时一百余天
鼎力打造的最新科研成长微课专栏
《SSCI期刊论文写作35讲》
正式上线发布
以下是专栏详细信息
课程大纲
本课程由8个模块,35节微课组成,具体内容如下:
特别说明
目前本专栏微课的全部内容都已上线,随到随学、永久回放。
为了便于大家了解课程内容,判断是否需要订阅,我们特意设置了3节免费试听课供各位小伙伴试听,扫码即可学习。
为了方便大家和我们的各位主讲人交流互动,我们还专门建立了SSCI期刊论文写作交流微信群在等待着你的加入,每位订阅本专栏微课的用户,都可以通过扫描群二维码&添加课程班任二维码的方式来加入我们的交流群。
课程价格
原价699元
限时特价
只需 299元
——END——
号主老踏: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社科科研工作达人,文艺老炮。知乎、简书「社科·学术成长」专栏作者,在行认证行家+答主,【学术链@老踏】荔枝微课直播间主理人,【学术链@科研成长学院创办人】,畅销书《发论文、拿项目,其实很简单》作者。